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11 03: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笔谈】

  作者:李忠军(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课题,以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牵引,加快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着力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江苏省镇江市中华路小学,江苏大学志愿者带着小学生体验皮影戏表演技艺。石玉成摄/光明图片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高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就精神之魂。

  要精研深悟理论真谛,着力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建构和学理化阐释。重点研究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深学细思中感受真理伟力、筑牢信仰根基。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揭示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在融会贯通中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容体系。

  要充分彰显真理力量,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全面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教育质量。一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充分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协同相关部门力量,着力推进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统筹开展统编教材、配套课件、示范讲义、集体备课、实践研修、研究阐释等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由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另一方面,在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透过马克思主义魂脉讲清楚理论的原创性贡献,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讲清楚理论的民族性特质,找准学生的理论兴趣点、兴奋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内容转化,充分利用不同载体和形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有机融入各类宣传教育,健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路径,常态化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巡讲,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不断增进党的创新理论对青年学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导学生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江西赣南医学院学生在认真阅读《红色卫生耀千秋——中央苏区卫生史画册》。汪行舟摄/光明图片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不断增强思政引领力,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质,以确保教育强国建设正确方向,汇聚教育强国建设磅礴伟力。

  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内容体系、话语体系,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主渠道”与“主阵地”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推动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把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要求,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分类指导与精准施策,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任务要求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构建一体贯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高效、整体优化、协调发展。

  要运用好实践育人大课堂,从课程建设、内容设置、目标分解、方法创新、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实践“大课堂”相衔接,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各环节相贯通。通过落实学分认定、纳入教师工作量等方式,引导学校领导干部、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担任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推动形成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的生动局面,与部队、企业、社区、乡村等单位结对共建,汇聚校地、校企、校校育人合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要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紧紧围绕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着力以教育家精神铸就师魂、增强师能、建优师范,打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为加强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聚焦全面发展这一关键要求,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立德树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要明确德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首要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铸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各环节,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要在智育基础上,加快补齐体育、美育短板。充分发挥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推动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推动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健全完善体育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加体育锻炼场地设施供给,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充分发挥美育潜移默化、浸润人心的作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掘优质美育资源,丰富拓展美育的维度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新趋势,聚焦新质生产力和新发展理念,拓展和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因地制宜加强劳动教育的整体设计与内容供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不断提升劳动能力和素养。要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将“五育”并举有机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教育教学各环节、“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各领域,切实以立德树人新格局为学生全面发展培根铸魂、奠基赋能。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1日 15版)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