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连续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徐鑫雨 刘华东
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和倩如就和父母干了一场!
一向疼爱她的父母急了:“好不容易供出个大学生,咋又回来了?”“守着这穷山坳,你莫不是脑壳晕了?”
无论阿爸阿妈怎么数落,姑娘还是铁了心: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土。这位昆明理工大学毕业的高才生,自愿到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鲁掌镇浪坝寨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彼时,脱贫战役正如火如荼,怒江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浪坝寨村,“看天一条缝,看地一道沟;出门靠溜索,种地像攀岩”,闭塞贫瘠超出想象。看着和倩如,村干部悄悄摇头:“文文弱弱的城里姑娘,能干啥?”
和倩如的犟劲儿上来了:“你们能干的,我照样能!”转天一早,她便开始挨家挨户访民情。
这个“挂”在高黎贡山山腰上的村子,行路是那么的难!有一次,暴雨冲毁了公路,为了访一个困难户,和倩如翻了3座山,整整走了9个小时,脚底板磨出了水泡,不知道摔了多少个大跟头……
跟头没白摔。一次次走访中,她听村民们诉忧烦、帮困难户申请资金、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渐渐地,她成了大家伙儿亲亲热热唤着的“小和”,也收获了家人一般的关爱:有时是一盆热腾腾的豆包,有时是“天冷穿太薄”的“数落”,有时是雨天递上的一把伞……
年轻的心,更加火热而坚定!她开始苦苦思索:我到底能为家乡做些啥?
常年来,浪坝寨村缺支柱产业,家家户户只能“靠天吃饭”。和倩如多方考察后,决定带着乡亲们种菌子:“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温和,种植羊肚菌再合适不过。”
困难比想象中的要多,但铁下心来“带大家闯出条致富路”的“小和”拼了——
缺启动资金,她自掏腰包、找亲朋好友借、发动驻村工作队员垫,总算凑了几万元,并说动5户村民流转了6亩土地;
缺种植经验,她请来农技员、讨教“田把式”,带着乡亲们没黑没白忙了3个月,终于迎来了大丰收,还吸引全村46户建档立卡户争相加入;
缺销售渠道,她就带头尝试电商“直播带货”:湍急的怒江水在巉岩间奔涌,不时激起阵阵浪涛。江面上,一根细长的钢索在风中左摇右晃。一位身着民族盛装的姑娘一手举着山货、一手执着设备,顺钢索一滑而下,轻快地向对岸“飞”去……
伴着她清亮而略带紧张的“带货解说”声,手机直播间里的人数迅速上涨,累计突破1500万!
有流量才有销量。浪坝寨火了,羊肚菌火了,连带村里的红豆、蜂蜜、核桃、山鸡也都沾了光,下单量“噌噌”往上涨!
趁热打铁。和倩如在村里办起网络培训班,手把手地教大家搞直播。
“看这核桃,个大皮薄!山野好滋味,尝了才知道!”“浪坝寨草果,增香去腥,‘星级大厨’的好帮手!”……一段时间后,主打乡土气、民俗牌的“浪坝寨主播天团”闪亮登场!直播带货、运营网店、拍摄短视频,就连六七十岁的阿婆也“上道”了:“年轻人敢想敢干,我们也得跟着闯一把!”
如今,“小和”已成长为鲁掌镇副镇长,并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奖项。不过,她很谦虚,也很明白自己的人生定位。当别人问起她未来的打算,她的回答是:“在乡村振兴的使命面前,我仍然是个‘小学生’。建设好家乡,是我毕生的使命!”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5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