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李健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封雷 赵辉
“村口300多米长的臭水沟,需要抓紧治理”“退休老师张树凯家黑灯瞎火,老两口出行不便”“残疾人刘广年没有工作,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翻开徐新君的笔记本,里头记的不光是身边事,更是关乎乡亲们切身利益的大事。
徐新君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云山街道黄崖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1992年退伍后,选择了返乡创业。2016年,他当选村主任和书记,从此,一本“民情日记”成了他工作的亲密伙伴。
黄崖村曾经问题重重,贫困与落后是这里的标签。徐新君上任后,怀揣“民情日记”,走进贫困户的家门,仔细记录下每一家的情况和需求。治理臭水沟、修整道路、新增路灯、完善文化设施、让村民用上干净的自来水……在徐新君的带领下,曾经的贫困村庄,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连云港,像徐新君这样的“兵支书”还有很多:在东海县,村支书张华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让贫困的村庄走上致富之路;在灌云县,村支书李明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改善社区环境,解决居民实际困难,赢得群众广泛赞誉;在赣榆区,村支书王强组织退役军人成立志愿服务队,参与抗洪救灾等工作,守护一方平安……他们用担当和实干,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近年来,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围绕改革工作部署要求,创新推出“兵心耀港城”兵支书铁军工程,畅通职业成长渠道,为退役军人搭建了广阔的舞台。通过精准选拔、系统培养、高效使用,让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
在选拔过程中,“传帮带”“老带新”“熟带生”的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经验丰富的“兵支书”们以身作则,为新上任的“兵支书”们指引方向。同时,利用退役士兵现场报到、适应性培训等时机,大力宣传退役军人到基层任职的政策优势,吸引了更多优秀退役军人回村(社区)任职。
在培养方面,建立“兵支书”人员信息、政策支撑、平台建设、教育培训、典型宣传五本账。通过个人自荐、组织选拔,将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兵支书”后备干部推荐到党支部书记岗位;将“兵支书”培训工作纳入每年干部培训计划,系统设计专业化课程,开展集中培训、实践培训;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专项培训,帮助“兵支书”熟练掌握履职技能。
为了充分发挥“兵支书”的作用,连云港市整合多方资源,给予政策帮扶和资金支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同推进,建成乡村振兴退役军人培训中心,发展“兵支书”区域产业联盟,建立“兵支书”创业导师资源库,建成“兵支书”数字电商直播基地,打造“兵支书”基层治理样板,强化退役军人优秀志愿服务队建设。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7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