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冯家照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响
二月的清晨,天色渐亮,武夷山脉雾气升腾,山林间鸟鸣阵阵。山脚下,一列动车呼啸而过,唤醒了静谧的山林。“这棵樟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我10多年来看着长大的,从刚上班时的3米,长到了如今的20多米,叶子非常漂亮。”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供电段武夷山供电车间职工陈光松,说起樟树来就打开了话匣子。
陈光松大学毕业后来到福州供电段,成为一名电力线路工,负责维护错落在山林间的高压架空线,确保它们安全、稳定地为车站、高铁提供电能。经过努力,他已经成长为段里的电力专业技术专家。
武夷山有着“碧水丹山”的美誉,森林覆盖率高达80%。近年来,随着高铁网不断成形,一列列“钢铁巨龙”穿山越岭,确保供电设备安全、保护绿色生态是陈光松和工友们操心的事。
车间管内有超过96%的电力线路需要穿越林区,很多电力设备就建在植物的生长区域里,树木与电力线路过于接近可能会导致摩擦,从而引发故障,其中放电现象还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必须认真考虑、妥善解决树和线的关系问题。”陈光松说。
为此,陈光松会在工作时拍摄树木的照片,在工作结束后或上网查询,或请教将口林业站的工作人员。
久而久之,陈光松对武夷山地区的各种植物如数家珍,即使是鲜为人知的珍稀品种,他都能说出它们的生长环境、特性及用途,同事们称他为“行走的植物百科全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陈光松对山林越来越熟悉。哪些季节容易发生雷电击中导致断线,哪些地段容易受到大风的影响,他一清二楚,甚至学会了根据天气和地形判断电线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隐患。
在将口果牧场等林区,陈光松带领团队和将口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共同改造电源线周边的树木,并把部分地区的低压架空线改为落地绝缘电缆,有效避免了树木和电源线之间的“冲突”。“电力线路安全需要保持足够的通道宽度,我们根据片区植物的分布情况,对电力线路的高度、间距都做了规划,既确保供电安全,又能保护好这些‘绿色瑰宝’。”陈光松表示。
如今,陈光松和同事们运用人工巡视和无人机检查,定期观察树木生长情况,提前规划施工方案,这些措施既提升了电网的安全性,也有效保护了武夷山珍贵的自然植被。
“武夷山的生态越来越好,动车开行越来越密,动车和生态构成美丽的风景线。我要继续当好安全线和风景线的护航者。”在山顶,俯瞰一列动车闪电般穿过郁郁葱葱的林海,陈光松眼中有光。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9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