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王洋 李玉兰 胡晓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汪志强
“铛铛铛……”近日,在沪昆高铁南昌赣江特大桥上,检查锤敲击螺栓的声音回荡在赣江上,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梁工们正在对大桥进行检修。
赣江特大桥是沪昆高铁、昌福铁路的咽喉要道。春运期间,随着高铁列车班次开行加密,大桥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刻,检修频次也随之增加。工长高志博系好安全带,攀爬上桁梁,手里拿着活口扳手,半跪在钢板上反复拧着连接桥枕和钢梁的钩螺栓。
“冷还能克服,最难受的是检查时敲击箱梁发出的巨大声响。”高志博说,箱梁检修作业大多在密闭空间进行,内部回声大,加之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列高铁经过,伴随着震动,巨大的噪声迅速在箱梁内传播、回响,反复冲击着大家的耳膜。短短半个小时,这样的冲击就有十几次。
除了箱梁内部的作业,副工长魏斯予正带着其他工友穿过1公里的钢梁,准备乘坐悬挂在桥腹部的巡检车前往赣江中央,对大桥底部进行检查。“像医生给患者体检一样,我们的工作就是给桥梁‘体检’。”魏斯予说。
江面上寒风呼啸,巡检车在江面上晃晃悠悠地前行,两端齿轮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魏斯予只能一手拿着工具,一手扶着栏杆稳住身体,再通过眼观、手敲、耳听来辨别桥梁底部的细微变化。“有种坐船的感觉,容易头晕。”魏斯予打趣道,“不过时间一久也就习惯了。”
如今,桥梁检查形式也向智慧化转变,开始运用无人机、高倍望远镜等设备。桥梁工熊健是队伍里的无人机飞手,负责操作无人机测量桥梁的各项数据,对比数据变化,确保大桥健康状况良好。
从中午进入桥箱梁内部开始作业,到巡检车对桥底检修完毕,桥梁工们弯腰弓背,一干就是4个多小时。结束作业出来时,已是落日黄昏。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