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如何,相关部门在推进征信市场发展方面将有哪些举措?4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近年来,我国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1.8亿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超过807亿条,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完善,信用促进融资步入机制化轨道,社会信用体系法治化标准化基础不断夯实,诚信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李春临表示,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信用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信用+”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信用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效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新要求,相关制度规则需要进一步完善。”李春临说。
对此,意见提出“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并部署了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水平等五方面23项重点任务。
李春临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意见贯彻落实,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共建共享共用
意见提出,建立全面完整准确的信用记录,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建立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公示制度,有序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开放流通,加强信用信息安全保护。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鹏飞表示,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是做好信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截至目前,全国交通运输信用信息系统已经累计归集交通信用信息35.7亿条,向社会提供5900多万条备查信息,支撑各级主管部门更好掌握公路水路经营主体异地经营执业情况。
“我们将全面升级全国交通运输信用信息系统,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信用信息按照要求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时按需求回流到基层,努力实现信用信息高效归集、高频共享、高速分析。”刘鹏飞说。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公共征信系统。截至2024年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收录11.6亿自然人、1.4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2024年全年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67亿次。
任咏梅表示,人民银行将不断拓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覆盖范围,依法推动证券、保险领域的金融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进一步完善征信中心自助查询机、App和商业银行网银等“线上+线下”一体化征信服务网络。建立完善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治理机制,利用前沿技术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
与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
市场化征信机构是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个人征信方面,2024年,个人征信机构提供信用评分、信用画像、反欺诈等各类征信服务700多亿次。企业征信方面,2024年,154家企业征信机构提供各类征信服务365亿次;截至2024年末,征信平台已累计服务各类经营主体近700万家,促成融资规模突破24万亿元。
意见提出,优化个人征信市场布局,增加个人征信产品和服务供给。做优做精企业征信市场,探索发展聚焦细分领域的企业征信机构。全面加强征信监管,促进征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任咏梅表示,人民银行将加大对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征信支持力度,构建严密有效的征信监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涉及征信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净化征信市场发展环境。
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蒋平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监管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果,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进一步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健全褒扬和激励诚信行为机制,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失信行为的监管力度,依法依规推动金融领域的失信惩戒工作,维护金融市场良好秩序。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