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专家观点】
“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勤劳敬业与诚信守法”“创新精神与追求卓越”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表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相呼应、相契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企业家精神激励民营企业家不断尝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新成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注重创新效益,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应用和推广,促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是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家精神要求企业专注主业、精益求精,引导企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提升民营经济治理效能。企业家精神促使民营企业家注重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提升企业社会价值,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增强民营经济国际竞争力。企业家精神激励民营企业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国际知名品牌。通过不断练好“内功”,让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和外部压力时,能够保持定力、积极应对,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等方式,化解风险、稳定企业发展。
五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企业家精神促使民营企业家“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并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各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可以看出,我们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持与法治环境不断完善,有效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在此过程中,还应强化舆论宣传引导,持续宣传党中央“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政策立场,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多举措激发企业家的创新与担当精神、增强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为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若干重大关系。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地结合。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职能,做好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企业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二是政策支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的关系。民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生变化,才能起作用。政策支持是外部助力,关键还是要靠企业的自主发展,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让政策支持与企业自主相结合,形成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优势互补的关系,二者应注重协同,寻求错位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帮衬,更好地发挥出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的成长重任。
四是“亲”和“清”的关系。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对民营企业家而言,“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多沟通多交流,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为社会作出贡献;“清”就是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五是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民营企业必须努力先发展起来站住脚,才有能力为社会作贡献。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全社会的责任,先富起来以后,民营企业家要助力共同富裕。
(光明网记者李澍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