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谈文绎史】
作者:曹亚瑟(文史研究者)
顾随是大学者,他不到60岁,就深受脚痛病的侵扰。他在给周汝昌的信中(见《顾随致周汝昌书信集》中华书局2021年12月版),屡次谈到自己的脚痛病。
1952年10月15日,顾随在给周汝昌的信中写下两首口占诗,其一:“昨日星期二,今朝礼拜三。霜风一萧索,吃睡不香甘。脚痛旧毛袜,腰酸破布衫。会了从头会,参时澈底参。贪翁新活计,死活不离贪。”其二:“中秋已分饼,九日近题糕。脚痛旧毛袜,腰酸败絮袍。禅关徒漫与,世网不思逃。秋势逐天远,晴空加倍高。”
因为脚痛,不能去学校上课,顾随就在家里读杨万里(字诚斋)的《诚斋集》。在读到《足痛无聊块坐》时,不禁失笑,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他信手写下一首《脚疼篇》,诗云:
病后两脚软如绵,行来乍却复乍前。
人言翁脚双好在,翁口不说心自怜,自怜脚在有无间。昨夜北风寒流渡,寒透重衾难回护。早晨披衣下床来,直觉脚骨如着醋,欹仄倾斜儿学步。灯下偶翻诚斋诗,斯疾斯人亦有之。乃云不借双高挂,又说毋追一任欹,山翁尚不至于斯。诚斋学力乘纵横,四海千秋但目送。不知脚痛始退休,为复退休始脚痛,乃至块坐不能动。诚斋眼中不着人,嘲戏文公语尖新。临老也复痛不澈,拾扇检书成苦辛,上下千峰公外大有人。
这里引用《诗人玉屑》里《柳溪吕炎近录》的典故。庐陵丞刘约之来看杨万里,两人谈及朱熹(字晦庵)有脚痛病,临走,杨万里写诗约朱熹来一起登山,还夸耀:“晦庵若问诚斋叟,上下千峰不用扶。”朱熹看后哈哈大笑,说:“我的病在脚上,而诚斋的病在口上啊。”其实,别说爬山,杨万里连走路都困难,需要拄着杖,看他此后写的诗《病中复脚痛终日倦坐遣闷》:
满眼生花雪满颠,古稀又过四双年。谁知病脚妨行步,只见端居道坐禅。随扇几旁犹懒拾,捡书窗下更能前。世人总羡飞仙侣,我羡行人便是仙。
接连几日,顾随都在家看《诚斋集》,越看越有同感,就写下《脚痛篇之二》,诗云:
诚斋古稀始病足,今我脚痛才望六。诚斋宦游饱看山,老我生小住山曲。玉殿擘窠书诚斋,而我抱残守白屋。东园种得千种花,竹庵小窗正对两竿竹。我同诚斋只退休,竟中萧骚两鬓秋。
他回想起抗战期间老师沈尹默讲诚斋诗的时候,“会到浅之又浅处,始是诚斋最诚时”,又写下《脚痛篇之三》:
近来脚痛理旧编,千峰顶上重相见。模山范水意态真,批风抹月杼轴新。拈起太白老杜笔,出尽畏谷玉溪神。乱头粗服直出去,搔首踟跦时回顾。当日粉泽尽无光,千载凌波失故步。
…………
脚痛淋疾老相寻,依旧横眉事苦吟。补疮愚子徒剜肉,啮掌小熊果何心。九原有灵勿罪过,壁垒森严七字长城阵。我攻破葛藤桩子轻轻握,虚空一片纷纷堕。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深受脚痛病折磨。南宋人车若水,就因为患有脚气,作书自娱,命名其考据笔记为《脚气集》。苏东坡在《东坡志林》有一则“记道人问真”,就记载了欧阳修患脚痛病,医生皆不能治,而有一个道士竟“以土为药”,治好了欧阳修的脚痛病。苏东坡记下了这个偏方,在被贬黄州时用此方治好了黄州县令的脚疾。后来,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儋州,此地燥热且缺医少药,他脚部肿胀,但苦于“土无重膇药”。东坡想了个法子——“瓦盎深及膝,时复冷暖投”,弄一个深及膝部的瓦瓮,烧上热水,用热水濯足泡脚,才使脚疾缓解。
曾与杨万里相约一起爬山的朱熹,因为有脚痛病,某天一位道士为他做了针灸,他感觉好多了。他写下一首诗感谢道士:“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从前勃窣翁。”“瘦筇”指手杖,“勃窣”是跛行。有朱熹的诗做背书,可证道士医术高超。可不几天,朱熹的脚疾又犯了,比上次还痛。他赶忙让人去寻找那个道士,下人说早就不知到哪里了啊。朱熹叹息道:“找他并非想怪罪他,而是想把那诗要回来,恐怕他拿着那诗耽误其他人啊。”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1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