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命运与共,中马合作历久弥坚——访马中友协副秘书长黄振隆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命运与共,中马合作历久弥坚——访马中友协副秘书长黄振隆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15 04: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连线】

  光明日报记者 尤铭 梁逸韬

  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市中心,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的巨大标识熠熠生辉,包含中马两国国旗以及木棉花等元素的标识与马来西亚地标性建筑、世界第二高楼默迪卡118大楼交相辉映。走进马中友协的办公楼,照片墙一直从走廊延伸至会议室,一幅幅照片从黑白到彩色,生动记录着两国自1974年建交至今不断深入交往的美好瞬间。

  马来西亚是东盟成立后率先同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马中友协副秘书长黄振隆向记者介绍,与中美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如出一辙,当年马来西亚与中国也是通过乒乓球赛事交流实现了外交接触破冰。

  1971年,时任马来西亚乒乓球总会会长的曾永森率马来西亚乒乓球队赴中国参加亚非拉乒乓球锦标赛,并受托向中国领导人转交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的亲笔信。在当时复杂历史背景下,两国领导人以外交智慧和勇气为双方接触打开了局面。

  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建交后,两国的经济合作与民间往来愈发密切。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马来西亚内部局势逐渐平稳,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愈发稳健。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中马各领域交流合作迎来爆发式增长。黄振隆称,他于20世纪90年代末第一次前往中国,当时去了四川,之后的几年里他又陆续去了广东、福建、河南、黑龙江等地,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每一个省份。他说,每一次去中国都能感受到中国的改变,现在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再想想当年第一次来的场景,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是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理念相近,利益相融。中马两国的贸易往来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从1985年不足4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2120亿美元,不到4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超过500倍的增长。黄振隆指出,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同时马来西亚也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马来西亚领导人时指出,中马两国要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中马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如今,两国双园的累计工业总产值均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并蒂开花的两国经济合作创新典范。

  在相同发展理念和两国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中马产业合作不断深入。黄振隆称,吉利汽车与当地车企合资打造的马本土品牌汽车深受市场欢迎,奇瑞、长城等车企的进驻推动了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的发展;华为、中兴等电信巨头也与当地公司合作,推动当地通信网络技术产业升级,马来西亚将会发展成为东南亚数字经济中心。

  2023年3月,中国与马来西亚就构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为新时期中马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对媒体表示,中国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同马来西亚政府提出的“昌明大马”理念高度契合。

  黄振隆认为,青年交流正在成为培养两国民心相亲的基础,也是推动两国友好世代传承的关键力量。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合作文件的签署,两国在教育、创业、科技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据他介绍,目前在华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超过1万人,而在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则超过了5万人。两国青年互访、学术交流和创新创业日益增多,通过校企合作、签证便利化等措施,两国正为青年创造更广阔的协作空间。黄振隆介绍,他曾带领多个马来西亚青年团体赴中国云南和贵州等地深入交流,获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接待,他也曾组织在马中国留学生到马来西亚的原住民村落参观交流,获得当地老乡的热烈欢迎。黄振隆称,从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到今天的创新伙伴,中马青年将以文化互鉴和务实合作书写未来,为两国关系的持久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光明日报吉隆坡4月14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5日 08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