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让更多澳门青年领略中华舞韵魅力”——访北京舞蹈学院澳门籍学生江芷晴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让更多澳门青年领略中华舞韵魅力”——访北京舞蹈学院澳门籍学生江芷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15 04: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港澳青年在内地】

  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紫枫

  “我很喜欢北京晴朗明媚的天气,它生机勃发、治愈心灵。”春日的北京午后,北京舞蹈学院澳门籍学生江芷晴面对记者,将她在内地的求学、生活经历娓娓道来。

  2019年,还是澳门高三学生的江芷晴在机缘巧合下,得知北京舞蹈学院招收澳门籍学生的消息。潜心练习多年舞蹈的她,毅然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参加艺术类高考集训。最终,江芷晴顺利收到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舞蹈表演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刚入读‘北舞’的时候,我心中是有一种挫败感的。”江芷晴坦言,面对来自内地各大艺术专业院校的“尖子生”同学时,她在专业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如今已是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江芷晴回忆起本科时光,仍会提及她刚入学时的青涩与不安。“多亏有内地同学们的彼此鼓励和热情帮忙,让我得以走过那段入学初期的煎熬时光。”江芷晴说。

  江芷晴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她将这份热爱投注在了专业学习上。中国民族民间舞不仅是一种舞蹈艺术表达,更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民族情感。每一种民族民间舞蹈都有其魅力与价值。“我喜欢少数民族的道具舞,尤其是讲究气韵的朝鲜族双刀舞。舞者利落干脆地舞动双刀,刚柔并济,英姿尽展,展现出勇猛、大气的气概。”提及自己的专业学习领域,江芷晴神采飞扬地介绍起来。她还提到练功房有一种奇特的力量,“每当踏进练功房,我都会沉浸在舞蹈的魅力中,从而令我忘却一切烦恼与焦虑”。

  当下,澳门本土舞蹈专业教育体系更为注重现当代舞蹈领域,这是喜欢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江芷晴选择来内地学习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江芷晴看来,澳门当地民众并非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很少有机会了解和接触。

  江芷晴特别提到,在她成为北京舞蹈学院学生、系统学习民族民间舞以后,她昔日母校、澳门菜农子弟学校中学部特地邀请她回校,帮忙排演了一段朝鲜族双刀舞节目。江芷晴的教学对象是母校舞蹈队的成员,她也曾是其中一员。面对没有多少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的澳门普通高中学生,她感觉到挑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她从最基础的朝鲜族舞蹈气韵讲起,倾其所能地教授她在内地学习到的中国民族民间舞知识。

  此外,在2024年的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中,江芷晴受到其昔日恩师、澳门英姿舞团创始人郭英姿的邀请,为活动编排了一段藏族热巴鼓舞《热巴鼓—舞飞扬》。该舞热情外放,以扣人心弦的鼓点和张弛有力的舞步,向澳门和世界各地观众展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动人风采。

  “我的恩师郭英姿多年来致力于在澳门推广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积极推进澳门舞蹈文化与内地交流。”江芷晴说,受恩师影响,她在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会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面向澳门普通民众教授中国民族民间舞。“希望尽我所能让更多澳门年轻人了解和领略多彩中华舞韵的独特魅力。”江芷晴充满希冀地说。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5日 12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