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论坛】
作者:黄启才(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近期,美国政府滥施关税、施压全球贸易伙伴,严重破坏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损害全球经济,也大大动摇了国际社会对美国经济政策保持稳定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信心。
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相比,我国近日在海口和广州接连举办消博会、广交会,以开放之姿迎来八方宾客,展现了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消博会,吸引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企业参展,意向签约金额达920亿元;以“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广交会,海外客商云集,全球“朋友圈”持续扩容。“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在类似盛会中,中国向世界释放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信号和进一步拥抱经济全球化的坚强决心。
“和合共生”“美美与共”“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美国政府试图通过高关税迫使制造业回流,既违背产业规律,也不可能实现,以邻为壑的经济霸凌必将反噬自身。相关数据显示,90%以上的关税成本会由美国进口商、下游企业和最终消费者承担。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研究显示,对华关税使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约1300美元。当下,美国经济社会问题的病因在于其自身创新能力下滑和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国内分配不公,而美国政府以所谓维护“公平贸易”之名实施的“对等关税”,只是披着“公平”外衣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不是对症下药,而且会损害本国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交通、通信技术实现飞跃,降低了跨国生产贸易成本,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分工协作,提升了生产效率。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出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等全新业态,单个国家难以独立高效完成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与生产。比如半导体产业,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分散于全球,多方分工协作促进生产效率的几何级提升。全球资源与市场整合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打破贸易壁垒,通过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为世界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动力,这是时代发展的历史必然。
当前,不仅欠发达国家需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经济起飞,广大发展中国家也需要依赖这种方式进一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如越南发展制造业,通过加工贸易嵌入全球价值链,但仍要借助经济全球化促进国内产业链向中高端制造环节升级。同样,发达国家企业也需要经济全球化延伸国际市场。日本汽车产业的国内市场狭窄,需要通过海外组装降低成本,这就要求其持续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拓展广阔的国际市场。客观上,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本质上绝非他国单方面获利。比如,苹果手机产业链带动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也为美国企业获取廉价资源、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利润空间提供了便利。当今,各国经济深度交融,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的发展共识。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融入经济全球化是提升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正在以坚定的姿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提供“中国方案”。例如,中国与非洲共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促进了东非现代化铁路网形成,中国投资打造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带动超2万本地工人就业,为非洲工业化注入了新动能。欧盟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已与日本、越南等多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员。新加坡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通过签署《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拥抱新一轮数字经济全球化。
多边合作才是生存之道,经济全球化不是选择题,而是新时代的必答题。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多边主义是解决世界面临困难挑战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开放、包容的国际环境,各国应摒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数字鸿沟等全球性挑战,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8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