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河北邢台:一泓泉脉展新韵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河北邢台:一泓泉脉展新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15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见闻】

  光明日报记者 陈 晨 光明日报通讯员 闫丽静 王 芳

  “银沙泉、飞龙泉、达活泉……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环邢皆泉’!”在河北省邢台市的泉文化体验中心,游客马欣伟在立体沙盘前驻足惊叹。沙盘上,象征七里河的灯带东西向蜿蜒流淌,16个光点跃动闪烁,清晰标注着16处泉眼的位置。灯光流动间,一幅“泉水绕城”的水系图景尽收眼底。

  “邢台因泉而生,因泉而兴。”体验中心的讲解员指着展板娓娓道来,“从黄帝‘凿井筑邑’开创邢地文明,到元代郭守敬引泉治水,再到如今‘太行泉城’的生态保护,泉水始终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

  这几年,邢台市立足泉水资源优势,持续打造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名片,初步形成“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主体框架。一河是指横贯邢台主城区的七里河,是这座城的母亲河,已经静静流淌了1400余年,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其沿岸分布着华庄泉、百泉、狗头泉等10处泉眼,与达活泉、柳溪泉等共同构成了“十六泉”的秀美景观。

  为让泉水更深入地融入城市生活,邢台根据每处泉眼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和文化底蕴,进行个性化设计,构建“一泉一景”特色景观体系,为市民游客打造赏泉亲水、休憩娱乐的优质空间。

  位于七里河北岸的华庄泉,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被科学开发用于农业灌溉。改造提升后的华庄泉景点增设了六角凉亭、石板桥、观水池等设施,泉眼位于六角凉亭下,泉水从3个雕塑龙首口中喷涌而出,经由石板桥下,流入观水池,最终汇入七里河。六角凉亭不远处,别致的茅草屋里,游客可取甘洌的泉水来煮茶,品荷叶茶,听泉水叮咚。

  水池旁设置了便民取水桶,方便群众取用泉水。年逾古稀的李建平常常提着水桶前来取水:“这水泡茶清甜回甘,煮粥也更黏稠香甜,是我们老邢台人的心头好。”邢台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孙自魁介绍:“检测显示这里的泉水不仅达到直饮标准,还富含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我们特别安装了直饮水装置。”

  为守护这份珍贵的泉水资源,邢台市建立了完善的保护体系:建立保护泉水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百泉生态保护研究促进会,建成百泉泉域监测指挥中心,修订《邢台市百泉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实施八大类20条保护措施。

  如今,饮马泉旁的浮雕墙成为讲述历史故事的文化载体;七里河畔的健身步道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达活泉公园内歇息聊天的热闹场景成为常态……一个个泉景观、一条条滨水绿道、一座座亲水公园,讲述着太行泉城人水和谐的动人故事。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5日 15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