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我在现场】
光明日报记者 高 平 王 潇
记者来到乌大沙蒙宁联防联治项目治沙现场。
烈日下,一台通体白色的方形“机器人”正行进在辽阔的沙地上,履带卷起金色沙浪,开沟、植苗、浇水、覆土4道工序行云流水。不一会儿,沙漠上栽下了一排排沙柳。
“这‘宝贝’可是咱们自主研发的!”内蒙古鄂托克旗林业和草原工作站副站长陈亮带着记者走近细看,声调里透着自豪,“机身可以搭载1700株苗木和3吨水,油耗每亩才2.1升。”
记者俯下身,看见机器人底部螺旋钻头高速旋转,瞬间在沙地中凿出规整的孔洞。上方容器里的沙柳精准扎进洞穴。
“每5秒钟就能种植一株,一亩地可种上166株,效率比人工种植高出35倍。有了它,种树轻松多了!”陈亮指着这一片望不到头的沙柳,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6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