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我在现场】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王鲁婧
“丁零零……”记者在辽宁省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鹤类繁育保护站采访时,一阵闹钟声突然响起。
“该‘晾蛋’了!”技术人员赵仕伟走向一排孵化箱,一边轻轻把十几枚丹顶鹤蛋挪到一旁的塑料蛋托上,一边向记者解释,“丹顶鹤在野外雌雄交替孵蛋,‘换班’会有空档儿。为了模仿这种自然节奏,我们每隔两小时就要把蛋从孵化箱里拿出来晾5分钟,不然鹤宝宝很可能孵不出来!”
见我们面露好奇,赵仕伟接着讲:“早些年,由于生态环境破坏,途经辽河口迁徙的丹顶鹤种群数量不断下降。为保护和壮大丹顶鹤种群,我们开始对丹顶鹤进行人工繁育。去年,我们创下成功繁殖86只丹顶鹤的纪录。人工繁育丹顶鹤,可有讲究呢!鹤宝宝要参与体能锻炼、自主进食训练、野化训练……这都是为了放归时能更好适应野外!”
正说着,十几只丹顶鹤幼崽扑棱着棕褐色绒羽,从窗外“列队”跑过。打头的“鹤妈妈”,是一位挥动着大鹤飞羽的技术人员。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0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