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丁艳
在中原大地版图上,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宛如一颗闪耀的红星,浸润着革命先辈的热血,传承着红色基因。“作为抗日烈士的后代,我有一个夙愿,就是想更多地了解先辈们当年抛家舍业、别妻离子,在国难当头挺身拉起队伍投入抗日前线的精神。”当刘胜蓝回忆起10年前从北京奔赴获嘉参加“探寻先辈足迹、缅怀革命先烈”纪念之旅的经历时,话语中满是对先辈的崇敬与追思,“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追寻姥爷的足迹。”
刘胜蓝口中的“姥爷”,正是平汉抗日游击支队主要负责人许冠英。2015年,许冠英的名字出现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功绩的认可,更是对获嘉这片红色沃土孕育的革命精神的赞誉。
火热6月,记者踏入烈士许冠英的家乡——河南省获嘉县照镜镇楼村。在“楼村之路”展览馆,“先驱风采”篇章以浓墨重彩之姿,展现着许冠英波澜壮阔的一生:16岁投身革命洪流、19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先后4次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阀逮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当日寇的铁蹄践踏华夏大地,在国家危亡之际,他毅然投身抗战,组建平汉抗日游击支队,在敌后展开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中共新(乡)辉(县)获(嘉)中心县委成立,许冠英就是当时的核心成员之一。2023年,楼村展览馆升级改造时,特意还原了这段历史。”获嘉县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贺明海介绍。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起他们家的故事。许冠英一家弟兄三人都去参加革命,1942年,许冠英在山东巨野反‘扫荡’作战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9岁。”今年98岁高龄的村民许福海,说起儿时记忆里的抗日英雄,语气中满是钦佩与自豪。许冠英用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获嘉儿女。
翻开《获嘉县革命烈士英名录》,284个名字背后是284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参军报国早已深深融入获嘉人的血脉。获嘉县现有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1万余人,连续五届荣获河南省“双拥模范县”称号,这份荣誉见证着获嘉人民对军人的尊崇,对红色精神的传承。
“我们以许冠英的外孙女刘胜蓝‘寻亲’为蓝本,采用穿越时空对话的叙事方式,重现先辈们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凸显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与意志,表达对获嘉县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大型红色原创史诗剧《坚守初心》的编剧职福利介绍。
近年来,获嘉县还开发了多个专题课、微党课等。同时,在新乡市第一个农村党小组所在地——革命老区刘桥村,建起了纪念馆和红色文化广场。这些红色地标,不仅留住了历史记忆,更成为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激励着每一位获嘉人奋勇争先、挺膺担当。
“受许冠英烈士感召,楼村人艰苦创业,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蝶变。作为河南省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如今来这里学习的年轻人络绎不绝,他们也被楼村的故事所感动。”“楼村之路”展览馆工作人员胡军艳说,“我作为讲解员,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年轻人知晓楼村历史,从中汲取力量。”
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表示,红色精神激励着获嘉党员干部砥砺奋进,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身处这片红色土地,获嘉县将传承好红色基因,大力发扬红色传统。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4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