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方成
“王大爷,开关老化啦,换个新的就妥了!”近日,浙江省诸暨市东盛社区的王大爷家中电路突然“罢工”,他摸出手机,在“同心服务”小程序里简单描述了一下问题。不到半小时,身着蓝马甲的“同心员”小陈就带着工具上门,麻利地更换了开关。灯光重新亮起,王大爷眉头舒展:“有求必应,这服务真快捷!”
身着蓝马甲的“同心员”,是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精心培育的基层治理“金名片”。在“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浣东街道以“浣东同心员”为名,悄然掀起一场志愿服务的温情革命,让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落地生根。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城市街道面临着老旧小区设施老化、新居民融入难、社区服务供给与居民多元需求错位等共性治理挑战。街道负责人坦言,过去社区干部单打独斗,服务力量捉襟见肘,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有时难以及时响应。
如何破局?浣东街道将目光投向基层群众。“枫桥经验”的精髓是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新时代如何赋予其志愿服务新内涵?街道以“同心”为核心理念,以村(社区)社会治理工作室为平台,整合社区党员、热心居民、专业人才等多元力量,打造了“同心员”这支“带不走的服务队”。他们身着统一标识的蓝马甲,穿梭于楼宇之间,成为社区里最温暖、最活跃的风景。
“同心员”队伍绝非简单的“人头叠加”。街道以社区为基本单元,设立“同心员”工作站,还按照服务专长与居民需求精准划分了网格小组,建立了“招募—培训—认证—激励”全链条机制。“同心员”成员张慧芳感触颇深:“从‘散兵游勇’到‘正规军’,我们有了归属感,增强了责任心。”
治理非机动车乱停放、调解邻里矛盾纠纷、为独居老人代购药品、清理小区卫生死角……“同心员”的服务范围覆盖了居民日常的方方面面,他们像社区的“毛细血管”,将温暖输送到每个居民。
对于社区的“沉默少数”,“同心员”也倾注了特别关爱。东福社区有一位重度残疾青年小吴,因行动不便而长期封闭自我。“同心员”小林了解到小吴爱好绘画,便定期上门,不仅为他送去画材,还通过网络帮助他展示作品、联系线上义卖。小吴的世界被画笔和善意逐渐点亮,当他第一次用画作换来的收入为母亲买了礼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外,“同心员”团队还将这份力量带进了校园,在“同心员”的指导下设立校园矛盾调解室,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管理等知识宣传普及,及时有效纾解学生情绪问题。
经过五年深耕,“同心员”已从最初的寥寥几十人,发展为覆盖全街道23个社区(村)、拥有注册成员近500人的庞大群体。累计响应居民“点单”服务逾8500次,主动排查解决隐患1200余件,参与调解各类纠纷成功率达95%以上。
“‘同心员’模式成功重塑了街道的治理生态。”浣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郭雪锋说,志愿服务触角真正延伸至居民家门口,群众“急难愁盼”有了更加快捷暖心的回应通道。“如今,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为‘枫桥经验’注入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温暖底色”。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6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