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晨曦走笔】
作者:李鑫(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在我国广袤的蓝色海域,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构建起一座坚固的海洋“生命长城”,默默守护着我国海疆上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支英雄队伍成立74年来,成功救助了近8.8万名遇险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追求。在这支队伍中,青年力量正蓬勃兴起,他们平均年龄仅39岁,却构成了救捞队伍的核心力量——“四大员”:船员、飞行员、潜水员和救生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在狂风巨浪、暗礁险滩的海洋环境中,青年救捞人始终坚守在救助一线,他们的工作状态令人动容。当接到救助任务时,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他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响应,迅速投入紧张的救援行动。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他们从未退缩。这种无畏的勇气和担当,不仅源于他们对职业的热爱,更源于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在赴山东烟台的一次调研中,一位年轻的队员告诉我,在他们眼中,每一次救援都是一场神圣的使命,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将遇险人员安全救出。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可贵的精神品质,这正是中国救捞青年群体的精神底色,也是他们能够在惊涛骇浪中坚守岗位、履行职责的强大动力。
在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中,青年救捞力量正在业务进步中实现蝶变。他们的专业技能,是在无数次“真枪实战”中磨炼出来的。他们熟练掌握先进的救助设备和技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救助行动中,能够迅速判断现场情况,制定合理的救助方案,并准确无误地执行。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他们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救捞工作需求。许多青年救捞人在短短几年内,就从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成长速度令人惊叹。
这种专业与成长,不仅体现了青年救捞人的个人能力,也反映了中国救捞系统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投入。通过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机会,中国救捞系统为青年救捞人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救捞事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年救捞人,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奋进与担当的缩影。青年人的加入,为中国救捞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他们既是救捞队伍的中流砥柱,也是救捞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从现实层面来看,青年救捞人凭借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无畏勇气,在一次次的救援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挽救了无数生命和财产。他们的出色表现,不仅提高了中国救捞系统的救援效率和成功率,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尊重。在一些重大救援行动中,青年救捞人的英勇事迹被媒体报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海上救援事业,也在全社会树立了救捞队伍的良好形象。从长远发展来看,他们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为救捞事业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年人更容易接受和应用新兴技术,推动救捞事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他们积极参与救捞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案。一些青年救捞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了新型救助设备的研发和改进,提高了救助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同时,他们也注重与国际先进救捞理念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救捞事业与国际接轨作出积极贡献。
青年救捞人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对整个社会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族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青年救捞人的有为青春、奋斗故事,正是这种精神风貌的具体注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品质、他们经历的故事,能激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道路,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同时,我们深感,这些可爱的青年人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他们的精神,值得被社会广泛弘扬。我们呼吁媒体加强对救捞工作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救捞事业的重要性和青年救捞人的奉献精神,营造全社会尊重和支持救捞工作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中国救捞事业任重道远。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海上安全将面临更大压力。青年救捞人将继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惊涛骇浪中砥砺前行。让我们共同关注这支充满朝气与担当的青年生力军,让他们这支队伍的名字被更多人知晓、铭记,让他们的精神激励更多人勇敢前行。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模样:专业过硬、作风顽强,心中有家国、肩上有担当。
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青春力量。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8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