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改进文风大家谈】文章长短,因文制宜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改进文风大家谈】文章长短,因文制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08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改进文风大家谈】

  作者:储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吕叔湘是中国语言学界的泰斗。他参与起草的《语法修辞讲话》虽篇幅有限,却对新中国学术界的文风建设起到了表率作用。他提出“文章的大小,应当因文制宜”的鲜明主张,强调文章的目的、内容决定文章的篇幅。

  “因文制宜”,既体现了对写作本质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对读者的尊重。文章的长短应服务于其目的。若需传递简明信息(如新闻报道或公文),短小精悍更高效;若需深入探讨复杂理论(如学术论文),则需翔实展开。

  文章应删繁就简,剔除无关内容。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反对“玄而又玄”的辞藻堆砌,提倡“洗尽铅华呈本色”的朴实文风。

  “因文制宜”,强调文章的价值在于“实用”。写作前需明确主题,避免偏离主线;写作时要用词精准,句式简练。文章不但要让人看懂,还要让人不费力就能看懂。

  很多人都偏爱写长文章,以为长文章意味着“大文章”,短文章意味着“小文章”。实际上,短文章未必是“小文章”。写文章讲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所谓“小处”,指关键问题、瓶颈问题,是研究的切入点。抓住关键问题写文章,需竭力把思想集中在一点上,把文章写晓畅。

  “因文制宜”揭示了文章长短的本质:形式服务于内容。无论是短篇的凝练还是长篇的翔实,核心在于“达意”与“实用”。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8日 01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