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论点摘编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论点摘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08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李泽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5年第1期撰文指出,文明与现代化相伴相随,两者之间具有内在和历史的关联。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赋予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时代意蕴,包括内涵的全面性、人民的主体性、历史的传承性和对外的包容性等。文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新时代新征程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学思践悟科学理论,强化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实施,增强道德体验感;强化法律刚性规定,促进文明言行养成。

  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生产向度与路径创新

  侯为民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撰文指出,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着全民物质福利的提高,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进程。从物质生产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在现代产业部门的崛起、经济效率的提高、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物质福利的提升等方面显示出全新活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既在于它超越了西方工业化积累的弊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还在于它具有自己的独特基因,即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增进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以人民逻辑驾驭并超越了经济发展中的资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物质生产路径的重构,以新发展理念的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和新质生产力的引领等为特点。中国式现代化在物质生产内涵上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物质生产主体、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消费内容等方面的拓展。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8日 06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