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完善“引育用服”机制 为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集聚青年才俊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完善“引育用服”机制 为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集聚青年才俊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14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完善“引育用服”机制 为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集聚青年才俊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李邑飞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治区党委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一体深学细悟笃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科技兴宁、人才强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才聚宁夏1134行动”,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引育用服”机制,以高素质青年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注重需求牵引,打造人才汇聚磁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广纳八方英才,聚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围绕深入实施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搭建部区合作、招才引智、成果转化三个战略平台,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举办宁夏东西部科技合作暨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交流大会,与东部12个省市、20所高校院所结对合作,加强与周边省区协同创新,与陕西、甘肃两省签订合作交流框架协议,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与宁夏各类创新主体聚焦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创新“宁夏特聘专家”品牌和“飞地”引才模式,建成宁夏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搭建与长三角地区人才、技术、资本和项目等创新要素对接平台,10余家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设孵化器和“飞地”研发中心,形成区外研发、宁夏转化协同创新模式。实行特殊人才引进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和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教育质量提升编制池保障,提供科研启动资金支持、博士补助,从落地、安居、支持、成长等全链条发力给予真金白银支持。塞上人才汇聚趋势日益向好,博士数量是2017年之前的2.5倍,宁夏大学全时引进一批高水平学者担任学术副校长和院长,首府银川实施“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累计吸引14万名青年人才在银川就业创业。

  注重自立自强,打造人才成长沃土。人才自主培养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宁夏实践的长远大计。我们着眼打造全国重要产业基地,紧扣精耕细作推进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数字信息、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子系统为牵引,加快绿电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千百十”亿级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搭建产教融合、产才融合等平台,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学科设置,全面推进“双师型”教师联合培育工作,建设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奶业等现代产业学院,调增急需紧缺本科专业点和高职专业点,高校人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实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良性循环。聚焦发展急需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技能型产业人才、战略型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搭建杰出科技人才、行业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托举人才4级人才培养梯队,储备2700余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招录选调生中成长为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占31.96%,县区党政正职中选调生占31.82%。打造人才培育高能级平台,宁夏高等研究院围绕产学研项目首批满额招收硕博研究生,六盘山实验室、贺兰山实验室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领域布局创新链,搭建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人才小高地等平台145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20%以上。推动自治区领军人才、自然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向青年人才倾斜,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担任基金项目负责人占66.2%。

  注重深化改革,打造人才创新高地。引才育才的最终目的在于用好用活人才。我们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召开全区教育大会、科技大会,办优办强基础教育,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区域有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健全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适配机制,围绕重大平台布局、重要学科建设、重点产业发展引育人才,让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人员总量管理的高校、公立医院等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更大自主权,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若干措施》,深化科教界“帽子”治理,探索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审标准,开辟特殊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666名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直接评定为高级职称,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在持续减负松绑下,青年人才作用更加凸显,近两年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中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纲领衔者和骨干的项目比例均超过50%,科技创新团队、助企服务科创专员队伍中青年人才成为主力,参与推出一大批创新成果,攻克了高性能铌钨抗氧化涂层、耐盐碱春小麦新品种选育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国内最大智能化反井钻机、特大型风电轴承热处理装备等多项首台套产品。

  注重优化服务,打造人才扎根乐园。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我们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坚持政治引领与情感联系并重,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省级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通过定期座谈、谈心谈话、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等,带动各地各部门建立和落实联系人才制度,自治区每年分9个领域举办青年人才国情区情研修班,引导他们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实干兴宁。聚焦青年人才“后顾之忧”,构建诉求“一窗办理”、服务“一站供给”模式,建设区市县三级“塞上江南人才温馨服务站”,推动多部门协同联动为人才提供户籍办理、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住房安居等21项服务。建立健全人才政策问题清单交办、待遇兑现主办、服务协调保障等机制,推动用人单位打造拴心留人环境,让青年人才心无旁骛创业创新创造。

  人才是战略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集聚更多青年才俊挑大梁、担重任、当主角,在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宁夏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创造崭新业绩。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4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