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交流互鉴让人类文明百花园绚丽多姿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交流互鉴让人类文明百花园绚丽多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14 04: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别关注】

  作者:权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7月10日至11日,以“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向会议所致贺信中再次阐释了中国的文明观,展现了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担当。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代表,深入交流文明互学互鉴之道,共同商议人类文明发展前景,达成广泛共识,发布了《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行动计划清单》,取得历史性成果。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政治危机四伏,不少国家和地区仍然饱受战火之苦;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一些国家固守“文明冲突论”“新冷战”的零和博弈思维,猜疑、对抗、分裂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在全人类的头顶。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人类文明发展何去何从?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力于搭建文明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之桥,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此次会议是中国在推进全球文明倡议、增进世界文明交流、消弭人类文明隔阂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实践,必将在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让文明互学互鉴蔚然成风

  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时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面对诸多全球性治理难题,仅靠某种单一文明的知识与价值体系难以有效应对。解决之道在于充分挖掘、吸收、借鉴不同文明在社会治理进程中的独特智慧,启迪我们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性挑战。

  人类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各种文明本应相互尊重、平等以待、互学互鉴,但个别国家却执着于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傲慢与偏见”,不仅将世界文明简单粗暴地划分为“西方—非西方”“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模式,还把自己的价值体系奉为所谓的普世准则,在世界各地强行推广复制。受此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战争危机、政治动荡、贫富差距等问题越发严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导致当代人类文明困境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全球文明对话的“朋友圈”,从倾听者、支持者成为共鸣者、参与者。

  事实胜于雄辩。去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将每年6月10日设为“文明对话国际日”,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此次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全球文明共识,凝聚起文明交流核心理念,为未来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指引,体现出各国对中国文明观的高度认同。正如会议宣言所指出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应秉持平等和尊重,支持彼此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共同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包容互鉴、和谐共处。

  激发文明进步不竭动力

  2023年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以对人类前途命运一以贯之的关切与情怀,推动着文明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体现出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还积极引领世界文明对话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近年来,通过积极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平台、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的具体实践,中国不断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走深走实。世界汉学家大会、世界中国学大会、世界古典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中拉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文明交流互鉴平台相继建立,见证着中国为实现世界不同文明交流共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大邦者下流,意指大国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天下河流才能交汇于此。中国协同世界上一切崇尚相互尊重、和平交往的国家与人民,不仅在理论层面回答了“文明对话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且在实践层面回答了“文明对话应该如何做”的问题。此次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举办,是在中国的积极引领和推动下,各参与国家与地区的人民向着合作包容、共同繁荣的人类文明新图景迈出的重要步伐。会议通过的行动计划清单列出了110项内容,包括未来5年,根据发展中国家实际需要,实施50个文化、文明领域发展合作项目,面向发展中国家举办200期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专题研修研讨项目,以及宣布成立“全球文明研究院”,设立文明交流互鉴基金,开展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计划等。这些丰富且务实的举措,表明中国致力于与各国深化文明互学互鉴,激发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命运与共更加深入人心

  全球文明深入对话互鉴必将加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世界历史向新的阶段发展。面对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凸显的状况,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中,不同文明互学互鉴是应有之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从“中国方案”变为“世界现实”,离不开各国的共同践行。为此,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旨在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宏伟构想转化为全球实践,真正推动世界历史向前发展。其中,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对文明的深刻理解和对文明多样性的充分尊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明奠基。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成功举办,昭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全球公共产品正在世界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得到理解、认同、共情与践行,推动世界向着崭新历史阶段发展。正如此次会议宣言所指出的,“赞赏中方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的重要贡献,愿与中方共同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世界文明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携手各国以扎实的文明交流实践行动为重点,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巩固文明对话成果,开拓新的文明互鉴形式,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4日 12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