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张力、谭震(分别系东北农业大学讲师,西华大学讲师)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前沿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语音教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开拓了诸多研究方向。深入探索新技术如何赋能语音教学研究,培养出更多能够以标准、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音讲述中国故事的人才,已成为语言教学研究人员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语言在对外传播体系中扮演着桥梁的关键角色,而语音作为语言表达最为直观和重要的部分,对于中国故事的准确传达及内涵理解至关重要。培养出优秀的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是语音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迫切需要那些能够以标准、流利且极具感染力的语音去讲述中国故事的专业人才。这不仅涉及我国大学的公共英语教学,还与国际中文教育、外语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紧密相关,同时也涵盖了在华留学生群体的中文学习。语音教学研究必须不断探索新技术驱动下的有效教学方法,致力于纠正发音、提升语调,从而使讲述者能以最佳的语音状态将中国故事传播开来。
人工智能在大语言模型辅助语音教学与评价反馈、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测评、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方面实现飞跃,使人机交互更加自然便捷。例如,人工智能技术能对海量语音数据进行精准分析,通过学习标准发音样本和学生实际发音样本,精确识别发音偏差,为教师提供详细准确信息以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
新技术为语音教学研究开拓了新方向,如人工智能与语音教学的深度融合、大数据助力语音教学效果评估、整合文化资源丰富语音教学语料库、线上线下混合式人工智能慕课、语音教学模式优化以及个性化语音学习路径规划等。这些新方向为语音教学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助于推动语音教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新技术通过多种途径赋能语音教学研究。一是技术融合路径,即人工智能与语音教学深度协同。一方面,在语音识别与分析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对海量语音数据进行精准分析。通过学习大量标准发音样本及学生实际发音样本,人工智能可以精确识别学生发音中的细微偏差,比如声母、韵母发音不准确,声调错误,甚至是连读、弱读等口语习惯中的问题,帮助教师获取更为详尽、准确的学生发音信息,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智能语音助手也为语音教学提供了新的辅助工具。学生可以随时与智能语音助手进行互动,进行发音练习并得到即时反馈。智能语音助手可以根据学生的发音情况给予鼓励、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练习。这种实时互动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二是数据驱动路径,即大数据与云计算助力语音教学决策。大数据技术可以全面收集和整合语音教学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学生的日常发音练习记录、口语测试情况、课堂互动语音、在线学习时长等。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能够清晰描绘学生语音学习的全貌,还能通过对不同学生群体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在语音学习上的共性与差异。
三是创新教学模式路径,即人工智能助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与个性化语音学习体验。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趋势之一。在语音教学方面,线上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语音练习软件、发音示范视频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进度自由安排线上学习,反复练习发音和巩固知识。而线下课堂则可以提供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现场指导学生发音,纠正错误,解答疑惑。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学生既能享受到线上学习的便利和丰富资源,又能获得线下课堂的个性化指导,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个性化学习体验是指借助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初始语音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目标等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这些分析结果,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其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进度的安排等。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确保学生始终沿着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总之,新技术为语音教学研究开辟了诸多路径,从技术融合、数据驱动、跨领域合作、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全方位赋能语音教学研究。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0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