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抗战文艺新作·舞台】
作者:武陈昊(剧评人)
近日,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创排的话剧《孤村》登陆国家话剧院舞台。作品在方寸之间点燃了民族精神的熊熊烈焰,令人过目难忘。
《孤村》没有选择宏阔的战争全景,而是另辟蹊径,将目光聚焦于抗战时期一场惨烈激战后,中原大地上的孤村里一个幽暗逼仄的地窖。在这里,血战幸存、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年轻战士牛二虎,与为躲避日寇“三光”暴行而藏匿于此的村姑翠莲意外相遇,两人命运因此紧紧相连。面对敌我力量的悬殊和近乎绝望的境地,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展开两个人的抗战。牛二虎骨子里的军人血性与翠莲刻骨的家仇国恨,碰撞、融合,最终凝结成一股不屈的信念之火。他们以地窖为据点,凭借仅有的步枪和菜刀,义无反顾地进行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该剧最撼动人心的力量,恰恰源于它对平凡个体人性光辉的深度挖掘。舞台上,那狭小的地窖隔绝了外界的炮火硝烟,却成为一面映照战争残酷与人性坚忍的棱镜。通过牛二虎与翠莲在地窖中的对话、回忆与闪回,老三连战士近乎全员殉国的惨烈、无辜村民惨遭屠戮的悲鸣、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被一层层无情地剥开呈现。也是在这极度压缩的小小空间中,剧中人复杂而炽热的情感被放大: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切齿之怒,对逝去亲人温暖又锥心的追忆,生死与共中凝结的军民鱼水深情,以及在这极端环境下悄然萌生、却又必须压抑在民族大义之下的朦胧情愫。这里,是绝望的深渊,却也是孕育希望的温床——驱逐日寇、为惨死的乡亲复仇、守护脚下这片浸透血泪的土地与头顶那片自由的蓝天,成为支撑两人在黑暗中活下去的唯一信念。
这种“大时代、小人物、深切口”的创作理念,在地窖这一极致凝缩的舞台空间里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诠释。空间的限制,反而迫使所有的戏剧张力、情感波澜都聚焦于牛二虎与翠莲这两个灵魂的挣扎、坚守与最终的升华之上。
该剧采用小剧场形式。演员们不依赖任何扩音设备,全凭真声演绎,当剧情推向最紧张的高潮,演员甚至直接走入观众席间表演,那份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和血脉偾张的同仇敌忾,瞬间将观众裹挟其中,沉浸感极强。当地窖外敌人搜寻的脚步声如同丧钟般逼近,生死悬于一线。为保护翠莲,身负重伤的牛二虎做出了最后的抉择。他艰难地爬出赖以藏身的狭小空间,主动暴露自己引开敌人。舞台上,弹尽,刀钝,英雄的身躯轰然倒下……悲怆的音乐如潮水般瞬间淹没了剧场,观众席间,泪光闪烁,一片静默,继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刻,牛二虎完成了从求生者到自觉献身者的精神涅槃。一个平凡战士的身影,在牺牲的烈焰中,升华为整个民族不屈意志的图腾。
方寸地窖见山河。《孤村》以创新的艺术姿态和深邃的历史表达,重重叩击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展现出我国原创戏剧的蓬勃活力。剧中人在绝境中迸发出的抉择勇气与担当精神,精准地触动了潜藏于每个人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不仅令人热泪盈眶,更引发了灵魂深处的持久震荡。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3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