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论坛】多到实地去寻溯中华文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论坛】多到实地去寻溯中华文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30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论坛】

  作者:孔新峰(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洛阳龙门石窟时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多到实地去寻溯。”旅游活动本质上是精神文化活动。中华文明堪比参天巨木、万古长河。“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寻溯者寻的是根、溯的是源。博厚高明、悠远绵长的中华文脉,就蕴藏在祖国寥廓江天、锦绣河山的实地之中。

  中华文明滋养了中华儿女,中华儿女赓续着中华文明。亲身到实地去探访中华文明,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深刻体悟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与悠久传承的意义,由衷赞叹我们的国家从古至今所创造的奇迹,从而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四川广汉鸭子河畔,三星堆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厅巧妙运用艺术和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走进先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在湖南长沙橘子洲头,长沙博物馆集中展示长江流域的考古发现,那些形态各异又相互关联的器物,那些饱含先民巧思的技术革新,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统一、包容又充满创新的特质;在山东曲阜孔子故里,人们深入挖掘孔庙十三碑亭、孔府“五柏抱槐”等景观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心向往之,不如亲身体验。实地寻溯中华文明,能让我们把个人的“小我”融入民族集体的“大我”之中。在历史长河里,这种寻溯能帮助我们找到应对世事万变、超越人生无常的恒常定力。

  中华文明的万古长河,气象万千,既有静水深流的沉稳气度,也有波澜壮阔的豪迈激情;既有广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也不轻视涓涓细流的点滴滋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来是开阔眼界、增长智慧的不二法门。千百年来,多少圣贤豪杰,或筚路蓝缕艰辛探索,或鲜衣怒马壮游四方,在寻溯中华文明的旅途中,他们自身也成了“行走的中华文明”。在感悟中华大地风土人情的同时,他们更懂得“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点出人与自然的精神共鸣;荀子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强调亲身实践的重要性;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天地间感悟生命;苏东坡即使“竹杖芒鞋”,也觉得心境比骑马更轻快;顾祖禹遍访山川城邑,终成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徐霞客跋涉三十载,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壮美山河。这些伟大的寻溯,无不是把自己当作世界的探访者、思考者、参悟者。我们拥有从未中断的文明根脉,这是无比珍贵的财富。我们绝不能“抛却自家无尽藏”,而应在实地寻溯中,由表及里地理解“山河中国”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文明中国”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多到实地去寻溯”中华文明,对于挺立我们文化自信的脊梁至关重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真正立得住、站得稳、走得远。中华民族自古就洋溢着文化自信的气度——“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礼乐文明,规范有序,庄重和谐;“近悦远来、万方辐辏”的大国气象,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星汉灿烂、光焰万丈”的千古文章,才华横溢,辉耀古今——无不散发着从容、自信、优雅的精神气质。

  到了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传统思想文化经历剧变阵痛,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受到损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学界不断发掘深埋地下的古代遗存,揭开尘封的历史篇章,将它们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这让我们得以更清晰地认识自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这些“埋在地下的史书”,不断修正着我们对自身文明的认知,有力地反驳了所谓中华文明“西来说”和“极端疑古派”的历史虚无观点。如今,一股股热潮在中华文明胜地持续升温——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文创热、“国潮风”,民众通过亲身体验,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强大魅力,文化自信正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断增强。

  “多到实地去寻溯”中华文明,最终是为丰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寻溯需要用心体会,不能让寻溯旅程变成走马观花。我们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让文旅事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增进文明互鉴,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唯有如此,人们在领略祖国自然之美的同时,才能更深刻地感悟中华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也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发自内心地愿意并能够踏上“到实地去寻溯”伟大中华文明的旅程。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30日 02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