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民生保障现金补贴——
育儿补贴如何领、何时领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这一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
7月3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
不分城乡、民族、区域,符合条件的婴幼儿均可享受
育儿补贴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公共政策,涉及千家万户。育儿补贴不分城乡、民族、区域,也不分一孩、二孩或者三孩,实现了三孩生育政策下家庭支持的全面覆盖,确保符合条件的婴幼儿能够平等享受补贴待遇。
《实施方案》明确,育儿补贴制度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至其年满3周岁。同时,育儿补贴的发放对象包括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照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发放到年满3周岁。也就是说,202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符合条件的婴幼儿,都可以领取育儿补贴。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郭燕红介绍,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申领人是婴幼儿的父母一方或者其他监护人,主要通过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也可以线下申请。育儿补贴发放渠道为申领人或者婴幼儿的银行卡或其他金融账户。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者个人收入。
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申领
安全规范、简便易行是实施育儿补贴制度的主要原则之一。对此,郭燕红表示,要最大限度精简材料、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同时,严格资格审核,加强绩效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切实把好事办好。
“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可实现大数据比对校核。”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介绍,坚持“最小必要”原则,让“数据多跑路”,申领时只需提交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等证明婴幼儿身份和抚养关系的必要材料。
据悉,育儿补贴将通过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领。同时,依托各地省级政务服务平台设置育儿补贴申领专区,还在第三方服务平台开通育儿补贴申领入口。此外,将保留线下办理渠道和人工服务。
此前,部分地方已经探索实施本地育儿补贴政策,有些地方标准高于此次国家基础标准。地方政策如何与国家政策衔接?“地方此前补贴标准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按规定做好评估和备案工作后,可以继续执行。”郭燕红表示,对于之前没有育儿补贴政策,或者补贴范围较小,或者补贴标准低于国家的地方,要按国家补贴的范围和基础标准统一实施。
8月下旬,各地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
何时可以申领育儿补贴?王海东介绍,全国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8月31日前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申领。
目前,各地正在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出台育儿补贴制度管理规范、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国家和各地已经完成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正在全流程测试。各地也在组织配备工作力量,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表示,按照《实施方案》部署,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育儿补贴制度统筹考虑了人口发展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补贴的范围和标准,可以确保财政可负担、政策可持续。”郭燕红强调,下一步将持续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跟踪评估效果,不断优化和完善政策措施。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31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