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孙金行 赵明昊 靳昊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明全
7月30日晚,新疆兵团文化艺术中心剧场里掌声如潮。观众马思宇的手掌早已拍得发红,望着舞台上慢慢合上的幕布,演员们鲜活的身影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
当晚,“情润天山”精品工程大型原创话剧《孔子》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为各族职工群众送上精神文化大餐。这场跨越3000多公里的文化盛宴是山东省话剧院历经3版打磨的心血之作。80余名演职人员用精湛的演绎重现了孔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追求,展现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担当。
“话剧《孔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代表人物,值得深度挖掘,不光是挖掘他的事迹和一些史实,更重要的是挖掘他的精神内涵和他能够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山东省话剧院副院长王翔表示。
《孔子》的舞台通过多媒体技术使竹简与编钟构成视觉符号,重现春秋气象;借助《诗经》吟诵与“六艺展演”交织,将书法、古乐、射礼等传统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剧情,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
该剧在艺术形式上较之前两版有了很大不同,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多样化,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雕塑、戏曲等很多艺术形式。“从一开始,我们便将目光投向青年群体,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去拥抱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伟大圣贤。”王翔说。
“导演对我们的要求极高,要求每位演员成为复合型选手。在排演时,不仅要完成好一名职业话剧演员的本职工作,还要兼具深厚的戏曲功底,同时学习礼乐礼仪。”孔子的饰演者李帅在分享台前幕后的艰辛时表示,除了翻阅大量古籍,他还重拾戏曲功底,苦练古琴与剑舞一年多。
此次话剧《孔子》走进兵团第十二师,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两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次具体举措,也是山东省对口支援兵团第十二师干部管理组打造“情润天山”精品工程的具体实践和探索。
兵团第十二师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援疆)刘宝坤说:“借助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力,打破地域阻隔,既能让各族职工群众更深入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为鲁兵两地文化交流架起新桥梁,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互鉴中交融共生。”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1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