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四川:“行走的思政课”越来越精彩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四川:“行走的思政课”越来越精彩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05 02: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在经典音乐中,四川大学近千名师生与线上观众一同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西南交通大学,在“食光共享”师生午餐会上,师生畅谈学业、生活中的挑战和难题;选派教师走进中小学,吸纳中小学教师担任本校学生实践导师,绵阳师范学院通过这种方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四川各地各学校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把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巧妙融合起来,有效推动了学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

  创新教学方式

  “真是身临其境,我好像亲自攀着钢梯爬了一次悬崖村!”“‘亲历’这个村的脱贫之路,让我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真是伟大的壮举!”……在西南财经大学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同学们摘下VR眼镜,依然沉浸在课堂情境中。

  “穿越到现场,角色式融入,情境中沉浸,故事里共鸣。”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说,西南财大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克服思政课教学过程缺乏实践、学生参与度低等痛点。

  据悉,该项目基于动作捕捉、表情捕捉、人机交互等手段,创设具有临场感、沉浸感和交互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主体代入”的方式展开教学。

  创新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不少四川高校正积极探索。电子科技大学动态采集全校各管理部门共6亿多条数据,通过对学生的兴趣偏好、生活规律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每位学生“精准画像”,进而因材施教,切实解决“教育引导什么,怎么引导”的问题。西南科技大学组建“艺术思政”协会,以兼具艺术功底和艺术特长的名师为重要支撑,将思政元素准确、巧妙、深度融入艺术展演全过程。

  突出学校特点

  “我们用行动证明,螺丝钉的价值,在时代齿轮中从未褪色。”前不久,西南石油大学举行“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讲演大赛,2024级学生刘霖霏声情并茂的演讲,引起大家共鸣。

  “我曾经以为工匠精神离我很遥远,没想到就在我们身边。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让致敬停留在此时此刻,更要将精神铭记心中,转化为实际行动。”特等奖作品《匠心》参演者、2024级学生马豪阳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在能源报国的征途里,谱写西南石大人的时代华章。

  西南石油大学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能源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各环节,推动行业精神融入思政小课堂、井场大课堂、数字云课堂等不同课堂形式,探索出一条办好行业高校思政课的创新之路。

  在四川,众多高校突出学校特点,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内涵。成都理工大学全面推进思政课田野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在一线实践中观察、思考,近六成毕业生选择西部就业;西南医科大学带领学生开展“技能成才,强国有我”健康科普活动,惠及上万名群众……

  调动社会资源

  “攀枝花的未来是什么?”

  “是我们!”

  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现场开讲。攀枝花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团长曹修源向来自多所学校的孩子们讲述攀枝花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岁月,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20世纪60年代,攀枝花因丰富的钒钛磁铁矿,成为三线建设重镇。数十万建设大军汇聚于此,攻克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世界性难题,在不毛之地建起一座钢城,为新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博物馆以丰富的展品和史料,生动展现了这段历史。近年来,攀枝花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小小讲解员”和“五老讲解员”的搭配,为这堂思政课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攀枝花依托独有资源,创新打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果儿为什么这样甜”等“行走的思政课”,3.7万余名大中小学生边走边学。

  如今,四川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注重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将“行走的思政课”讲得越来越精彩。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5日 08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