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台儿庄战役背后,有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台儿庄战役背后,有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2 03: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

  光明日报记者 贾月洋 王忠耀 王艺钊

  这是1938年初的一个黄昏,一列火车,缓缓开进北平城,停靠在前门火车站。

  一位穿着考究的青年男子,随着下车的人流,朝出站口走来。

  “哪儿来的?”一个伪警拦住男子的去路。

  “天津。”

  “干什么的?”

  “洋行职员。”

  青年从容不迫地掏出证件晃了晃。伪警看了证件,脸上的表情马上起了变化,恭顺地朝来人鞠了一躬:“给洋人干差事啊,您请!”

  他哪里知道,这位“洋行职员”,是我党华北地下情报机构华北联络局工作人员,叫谢甫生。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台儿庄战役背后,有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图为位于天津成都道100号的华北联络局电台旧址。资料图片

  谢甫生,出生于湖北,是董必武的学生,二十出头便参加了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陷入低潮,他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加入中央特科,在形势极其复杂的白区,开始漫长的潜伏工作。

  这次来北平,他是来见一位“老朋友”的。

  迎着凛冽的寒风,谢甫生一边往东单方向走,一边若无其事地打量着四周。他装作系鞋带,朝身后看了看,随即隐入东交民巷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

  在一处四合院的门口,谢甫生停了下来,拿出一支烟深吸了一口,看看胡同两头,这才拍响了门环。

  门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人,惊讶地说:“你——你——”

  “毛兄,你好啊!大冷的天儿,不让到屋里坐坐?”

  “三弟啊!稀客,稀客……”

  进了屋,主人的目光躲躲闪闪。

  不等主人开口,谢甫生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知道你的苦衷!我这次来,就是想拉你出苦海。”

  主人叫毛凤吉,早年留学日本,也曾有过报国之志,但见当局腐败,久而久之,便消沉下去。日寇占领华北后,一口流利日语的他,为了生计,在日寇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当起了翻译官。

  谢甫生知道毛凤吉的无奈,很久以前,便在他身上下起了功夫。

  “外面风声这么紧,你还敢来找我?”

  “为挽山河陆沉,我早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佩服,佩服!你这次来?”

  “是想托你打听一件事:听说日本人要进攻徐州?主力是第十师团?”

  “啊?厉害!你不是都已知道了吗?”

  “就目前掌握的情报看,还很不全面。”谢甫生微微一笑,继续说,“来找毛兄,是想了解具体部署……”

  毛凤吉沉默不语—他知道,这可是要杀头的。

  见此情景,谢甫生也不再言语,点上一根烟,静静等待。

  五六分钟过去了,毛凤吉依然没有开口。

  谢甫生站起了身:“这个情报,关系着无数父老乡亲的性命!如果你想脱离苦海,这是个机会。”然后,谢甫生缓缓朝门口走去。分手时,毛凤吉低声说:“我想想办法。”

  之后几日,谢甫生趁热打铁,几次造访毛凤吉。终于,毛凤吉将日寇第十师团的兵员数额、火力配备、具体部署和决战地区等情报都搞到了手。

  取情报那天,发生了惊险的一幕:谢甫生刚进屋,一个日本便衣忽然闯了进来。毛凤吉一下子慌了手脚。

  还是谢甫生经验丰富,朝毛凤吉拱一拱手:“毛兄,你有客人呀!我托你的事儿,那就改日再说吧。”

  毛凤吉会意,冲那位便衣说:“太君,这位朋友是天津一家大洋行的高级职员,一向愿意为‘日中亲善’出力,托我向司令部举荐一下!”

  “原来是太君啊,今天我算是有机会了。”谢甫生马上配合,又递名片,又敬香烟。两人一唱一和,终于把这尊“瘟神”送走了。

  谢甫生收拾好情报,准备告辞。他叮嘱毛凤吉:“看来,日本人对你并不完全信任。毛兄,你千万要小心!为了你的安全,我决定今后不再和你联系。”

  “不!这些天我想明白了。后天你再来,我有一份更重要的东西送给你。”

  两天后,毛凤吉将一卷精细的日军部署地图微缩胶卷交给谢甫生。这地图,专门保管在日寇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的保密室里,可谓绝密情报。

  几天后,一阵嗒嗒的电波声从天津英租界一处三层别墅传出。这座别墅名义上是一位国民党桂系要员的住所,实则是华北联络局的秘密电台所在地。

  不久后,前线传来捷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痛歼日寇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为台儿庄大捷立下汗马功劳的谢甫生,深藏功与名,继续执行着潜伏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谢甫生曾任中国驻蒙古大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这段潜伏经历,他很少向人提及。

  …………

  盛夏,光明日报“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采访组前往天津,寻访谢甫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天津成都道100号,是一幢黑色门脸、白色窗棂的三层青砖小洋楼。80多年前,那个神秘电台,就藏匿于此。

  说实话,在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的和平区,这幢小楼显得那样普通。

  不过,来这里探访的人却络绎不绝。

  “到了,这就是华北联络局当年发报的地方。”几个衣着新潮的年轻人,隔着栏杆朝里张望。

  “嚯,台儿庄战役的功劳得算它一份。”一位小胖子说。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易面事敌,临危不惊。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一个容貌俏丽的姑娘轻声呢喃。

  “真没想到,这幢不起眼的小楼,竟有这么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才应了那句诗嘛,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年轻人们叽叽喳喳,却又面色凝重……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2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