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阿根廷:“世界尽头”的现代化舞步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阿根廷:“世界尽头”的现代化舞步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3 04: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向未来,与中国同行】

  作者:徐晓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位于南美洲东南部的阿根廷,享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但其发展轨迹却镌刻着深深的殖民时代的痕迹。在西班牙殖民时期,阿根廷逐渐形成了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核心的港口经济体系,大量白银、皮革等初级产品从这里流向世界。历经三个世纪的独立运动与内部动荡分裂,1816年,阿根廷终于正式宣告独立。但独立并未终结其艰难跋涉,阿根廷经济在复苏与危机之间摇摆不定,“衰败国家”的标签、“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以及令人费解的“阿根廷之谜”,成为外界审视的关键词,也折射出其在现代化道路上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中国与阿根廷的经济文化交流,可追溯至16世纪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时期。这艘帆船联通了亚洲、美洲以及欧洲,承载着以中国丝绸为代表的特色商品,横越太平洋抵达南美洲的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地。

  1972年,中阿正式建交,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实际上,中阿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颇为独特的地理缘分——阿根廷是地球上距离我国最远的国家,恰似在地球的“背面”,属于“背靠背”的深厚友谊。

  进入21世纪,中阿两国构建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建设。“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中阿关系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迈向共同繁荣,生动地谱写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般美好的诗篇。

  能源之光,点亮发展前路

  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的高原之上,一片“蓝色海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伏板如镜面般铺展开来,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这里便是由中国电建集团与上海电建联合承建的高查瑞光伏电站,它造就了将自然馈赠转化为绿色能源的奇迹,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高查瑞光伏项目是中阿务实合作的重点工程,位于胡胡伊省拉普纳高原,占地600公顷,海拔约4200米,年日照时长达2400小时,是目前南美地区装机容量最大、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光伏电站,满足了近1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被当地人称为绽放在安第斯山脉的“太阳花”。

  “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光伏电站项目让太阳变成财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项目工程师路易斯自豪地说。电站建设提供了大约1500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庄村民的就业。许多原本以售卖工艺品和特色草药为生的农民,在经过培训后成为电池板安装工人,收入极大提高。“更重要的是,项目建成后,一些曾参与电站建设的工人继续负责桩基检查维护,生活有了持续的收入来源。”

阿根廷:“世界尽头”的现代化舞步

  2025年5月,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开通首条100%电动公交线路,投入为期两个月试运营的12辆纯电动公交车由中国扬州亚星客车公司制造。图为乘客在乘坐电动公交车。新华社发

  如今,高查瑞光伏电站项目已经成为胡胡伊省一张闪亮的名片。2022年2月,胡胡伊省省长莫拉莱斯在参观项目现场后感慨:“该项目为当地带来了积极的变化。”2023年,在高查瑞光伏电站移交仪式上,阿根廷业主方负责人表示:“高查瑞光伏电站的建成并成功移交,标志着阿根廷在新能源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坚信,这个清洁能源项目将为阿根廷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阿根廷南部的丘布特省玛德琳港小城旁,一座座高达100米的白色智能风电机组依次而立,沿着山坡绵延数公里,每台风机基座绘有原住民特维尔切族的星辰图腾,长达68米的流线型叶片在海风的吹拂下不停地旋转,源源不断地为当地电网输送绿电。这是由中国金风科技在阿根廷投资建设的风电项目群——罗马布兰卡风电场,阿根廷最大的风电场之一。这些“风之舞者”每年为阿根廷提供约16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惠及几十万户家庭。“该项目为阿根廷带来了投资和就业机遇。”罗马布兰卡风电项目工程师托斯克表示,该项目对促进阿根廷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光伏、风电领域的成熟经验成为阿根廷推进能源转型的关键助力。从光伏板块到“风之舞者”,中国在阿根廷投资了多个新能源项目,为阿根廷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中阿合作的清洁能源项目正为阿根廷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产业深耕,链动经济活力

  圣菲省的广袤农田上,中粮集团建造的巨型粮仓如银色堡垒般矗立。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着20万吨大豆的状态,智能通风系统将损耗率从15%降至3%以内。“看这颗豆子,”农场主迭戈摊开手掌说,“过去因储存不当或运输延误而发霉贬值,心都会滴血。如今,粮食损耗显著降低,我们的收入更稳定了。”这些设施不仅服务于当地农民,更优化了阿根廷优质农产品出口至全球市场的效率。

  阿根廷是传统的农牧国,农业是阿根廷的支柱产业。公开数据显示,阿根廷农业年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4%,每年全国税收总额的近1/10来自农产品贸易。阿根廷农业拥有很大的优势,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这里曾完全“靠天吃饭”,如今悄然经历着现代化的蝶变。为提升当地粮食供应链效率,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国际和阿根廷农业合作社协会共建铁路专用线,将当地提布斯港口与外部铁路连接起来,大大提高了运粮及卸货效率,并降低了物流成本。“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技术,让阿根廷农产品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运输出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布斯特洛表示。

  在深夜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港,经常可以看到大批印有“COSCO”(中远)字样的集装箱。中远阿根廷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进入阿根廷的中资企业,如今已拥有该国最大海运船队。经过改造的自动化码头上,“龙门吊”精准抓取集装箱,将车厘子装进恒温货柜。“以前货轮要排队两周才能卸货,现在72小时就能完成清关。”码头老工长胡安抚摸着新安装的北斗导航终端感叹道:“中国朋友让我们港口的‘血栓’通了。”

  在“锂三角”核心区的奥拉罗斯盐沼,中国宁德时代的提锂车间里,膜分离技术将以往数月的提取周期缩短至8小时。“我们不再只是卖石头,”化工工程师卡拉展示着碳酸锂样品说,“中国企业帮我们建起深加工线,每吨附加值提高300%。”中阿合资的锂电池厂在这里拔地而起,该厂生产的电池正源源不断为欧洲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中国在阿根廷的产业投资布局广泛,为阿根廷基础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阿根廷境内已建成和在建的中资企业工业园区广泛覆盖汽车制造、农业机械、能源基建等关键领域。其中,首个中企工业园——帕拉纳河工业园,以汽车零部件生产为核心,汇聚了长城、比亚迪等知名车企,年整车产能高达20万辆。这些中企工业园区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技术能力,推动当地产业升级,为阿根廷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是两国经济合作的典范。

  民心相通,探戈遇上太极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艺术区,探戈舞者玛卡蕾娜身着改良旗袍,在二胡与班多钮手风琴的合奏中旋转。“是不是感觉我的舞步中有一些中国元素?”玛卡蕾娜在快疾如风的旋转后骤然停顿,手臂的动作如微风般飘逸,激情奔放的探戈有了东方韵味。“这是中国舞者教给我的,融合了太极云手的动作。”玛卡蕾娜兴奋地介绍,她正在尝试将中国传统的太极手法及中国戏剧配乐融合到舞蹈中。

阿根廷:“世界尽头”的现代化舞步

市民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国城”牌坊前自拍。新华社发

  在门多萨的一所中医药高等技术学院,中医讲师罗德里戈·莱莫斯正向学生们示范推拿技术。他不时讲解动作要领,指出穴位,演示推拿力度,学生们围着治疗床专注观察。65岁的退休医生卡洛斯在门多萨开了一个针灸诊所。“中医凭借其独特的治疗理念,正被越来越多阿根廷人所接受。”他指着墙上的经络图与草药图谱说:“看,安第斯传统医学与中医在能量理论上惊人地相似。”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孔子学院是在阿根廷落户的第一家孔子学院,有800多名学生。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语言中心主任罗伯托·比利亚鲁埃尔表示,长久以来阿根廷人对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就有极高的兴趣,但以前直接接触的机会太少。现在有了交流窗口,大家的热情就一下子“井喷”式爆发了。

  2024年,第四所孔子学院在阿根廷西部城市门多萨揭牌。门多萨省副省长卡萨多表示,新的孔子学院将为更多年轻人提供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机会,为未来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打下基础。

  科技之翼,共绘发展新坐标

  近年来,中阿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航天航空、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化合作。2023年,中阿射电望远镜(CART)项目建设启动,建成后将是南美洲最大口径的单天线射电天文望远镜,也是我国设置在海外的第一架大口径天文观测设备,由两国共同管理和使用,对两国天文研究与应用合作具有重要意义。“CART项目是中阿两国在天文学领域合作的旗舰项目。”阿根廷圣胡安省省长塞尔吉奥·乌尼亚克表示,中阿科技合作的成果正在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阿科学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分布在多个高科技领域。“中国伙伴带来了探索深空的新眼睛。”一位阿根廷天文学家指着控制室的星图说。中国深空测控站的巨大天线在内乌肯省的星空下静静矗立,这不仅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南天之眼”,更是中阿科技互助的典范。

阿根廷:“世界尽头”的现代化舞步

工人驾驶车辆在阿根廷胡胡伊省考查里-奥拉罗斯锂矿项目现场作业。新华社发

  在乌斯怀亚的生态实验室,中国极地科考队员与阿方共同监测冰川消融。当无人机传回冰川裂痕图像时,阿根廷环境工程师卢卡斯神色凝重:“南极融冰速度超过预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的新能源技术。”2022年,“华龙一号”阿根廷核电项目总包合同正式签订。“核电站将为阿根廷带来清洁、可靠、可持续的能源,是两国核能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省长基西洛夫如此评价。

  中阿在食品、能源、科技等领域不断探索合作机制,建立了多学科的研究中心。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和阿根廷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成立中阿联合科学研究中心,并在该协议框架下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天文、极地、海洋、生物医学等优先领域的务实合作。2021年4月,中国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和阿根廷国家农业科学院“中阿沼气发展与合作中心”正式启动,重点聚焦发挥沼气作为绿色能源的更大效用。

  从罗马布兰卡风电场到潘帕斯的智能农场,从锂矿山的提取车间到聚光灯下的探戈舞台,中阿合作的画卷不断丰富。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从乌斯怀亚的世界尽头到巍峨绵延的万里长城,中国与阿根廷这场跨越山海的同行之旅,正成为全球南方国家携手探索繁荣、自主、可持续现代化道路的时代注脚。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3日 12版)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