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我愿永远冲锋向前”——记驻疆某部技师雷耀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我愿永远冲锋向前”——记驻疆某部技师雷耀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4 03: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盛夏子夜,戈壁深处某部施工阵地机械轰鸣、粉尘弥漫。机械驾驶室内,驻疆某部技师雷耀明正手持强光手电筒照向作业面,用沙哑的大嗓门叮嘱操作手:“一定要将误差降到最低!”

  此时正是某国防工程任务攻坚阶段,雷耀明带班跟进,日夜坚守在工地。入伍22年来,雷耀明始终像钉子一样将自己铆在施工阵地,完成重大国防工程建设任务20余项。官兵亲切地称他为“阵地铁人”。

  刚入伍时,雷耀明被分到施工分队。来到分队后,他脏活累活抢着干,铲石子别人一个班次干4个小时,他主动要求干6个小时;卸水泥一人扛一袋,别人两趟还没跑完,他已经跑了3趟……由于表现出色,他入伍第一年就被评为优秀士兵,第二年就独立上岗作业,刚成为军士就担任班长,带班作业。

  “工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战斗。”这是雷耀明的口头禅。他的战友们告诉记者,不管作业环境多复杂、多危险,雷耀明总是坚守在“最需要的地方”。

  日常带班作业,雷耀明总是第一个冲在前,最后一个压阵回。他抱着近百斤重的设备,一天下来手臂被震得酸疼,吃饭连筷子都拿不起来。有时膝盖被石块磨破,鲜血浸透裤腿,他消完毒,下个班次继续战斗。

  某项施工任务正值攻坚阶段,现场频发落石险情。“再难再险,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确保如期完工。”凭借多年经验,雷耀明在缜密分析现场情况后,一边观察一边组织作业。13个小时里,他没有离开现场一步。

  这些年,他先后20余次担任突击队队长,与战友们合力排除险情10余次,解决施工难题近百个,成为官兵心中的“定海神针”。

  一次施工任务,机械突然抛锚,仪表各项数据显示正常,机械却无法动弹,修理工换了好几拨却始终找不出问题。刚下夜班的雷耀明闻讯后,立即赶了回去。经过一番检查,他决定对装备的零部件逐项排查。几十吨重的铁家伙,零部件数不胜数,单是配件目录就有600多页。他一手拿着手电,一手翻着说明书;一会儿蹲着拿扳手拧拧,一会儿钻进底盘下瞅瞅,不一会儿就浑身湿透了。

  从早晨8点到次日清晨6点,雷耀明一直趴在机械上,饿了就吃点压缩饼干、渴了就喝口凉水。经过22个小时抢修,故障终于被排除。看着机械又运转起来,战友们才意识到,雷耀明已经30多个小时没合眼、没吃一口正经饭。

  入伍以来,雷耀明几乎把连队工种岗位干了个遍,熟练掌握并精通工程维护、机械操作与维修保养等多种专业技能。雷耀明总说:“兵越当越老,技术越来越新。唯有不断钻研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近年来,随着国防施工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转变,入伍时仅有初中学历的雷耀明,不仅自修大学本科课程,还时常利用探亲休假等时机到地方培训机构、机械工厂参观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

  雷耀明肯吃苦爱钻研的劲头,让战友们非常佩服。一级上士张俊强说:“从工地下来,战友们有时累得饭都不想吃,都在抓紧休息,雷班长却凭借过人毅力研究施工新工艺,琢磨设备保养技能。”

  去年,单位引进某新型装备,为尽快使装备发挥效能,雷耀明带领班组人员日夜研究近万字的说明书,不懂就向厂家打电话请教;上百条操作规程,练十遍不行就再来十遍。经过连续数天反复操作实践,他量身打造出一套全新施工流程,使新装备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路要大胆向前走,河要摸着石头过!”雷耀明笔记本扉页上的这句话,是他创新攻关的生动写实,也是他培育新人的理念。

  这几年,随着装备更新换代,连队相关专业技术骨干欠缺。每年冬训,雷耀明都放弃春节探亲机会,留下来担任连队冬训专业教员,把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志。他还将自己积累的施工经验和维修技巧汇编成册,助力一茬茬官兵快速成长,10余名骨干成长为专业技术能手。

  20余年如一日奋战在国防施工一线,雷耀明深知国防工程建设事关重大。他给自己立下铁规矩:“哪里最困难,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永远冲锋向前!”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4日 02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