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王思成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对于菲律宾而言,过去那段被侵略的历史不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而且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口述、血泪和伤痕延续至今——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将菲律宾变为战场,从强征“慰安妇”,到巴丹死亡行军,再到马尼拉大屠杀,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民族创伤。
8月14日,“为祖母献花”联盟与多个人权与和平组织齐聚马尼拉罗哈斯大道,呼吁日本政府为二战暴行承担应有责任,并提醒世人:和平来之不易,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据菲律宾慰安妇权益保护组织“菲律宾祖母联盟”统计,1942年至1945年日军侵占菲律宾期间,约有1000名菲律宾妇女被强征为慰安妇。这些女性中有的才十四五岁,甚至有人在被掳走时尚是孩童。她们被迫在军营、慰安所内日复一日地遭受性暴力和精神摧残,许多人因此终身不孕、罹患疾病,甚至有人选择结束生命。
1992年,一位名叫罗莎·汉森的菲律宾慰安妇首次公开站出来,讲述自己在日军占领时期被强暴与囚禁的经历。她的勇气打破了半个世纪的沉默,激励更多幸存者发声。此后,陆续有170多名受害者加入“菲律宾祖母联盟”,走上街头、走进法庭,向日本政府和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求正式道歉与赔偿。
然而,80年过去,日本政府至今仍拒绝承担法律责任。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曾有过“道义性道歉”与“亚洲女性基金”的赔偿尝试,但这些措施始终被受害者认为是“规避法律责任的姿态”。许多幸存者在遗憾和愤怒中离世。如今,这场争取历史正义的斗争由慰安妇后代、女性权益组织与青年团体接棒延续。
在8月14日举行的纪念活动上,“为祖母献花”联盟首席召集人特西·安-施说:“战争已经结束。然而,许多受害者的生命已被战争无法弥补地摧毁,对她们来说战争依然在继续。”联盟呼吁菲律宾国会设立“慰安妇纪念日”,并将相关历史纳入全国各级学校课程,以免真相被遗忘。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迅速南下入侵菲律宾,约7.6万名战俘(其中多数为菲律宾人,另有约1.2万名美国士兵)被迫从巴丹步行约105公里至塔拉克省的战俘营,稍有疲态或试图饮用路边水源者便遭日军殴打、刺刀戳杀或当场枪决。1945年2月,盟军推进至吕宋岛,日本守军在马尼拉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了延缓盟军进攻、报复平民,对当地居民实施了系统性屠杀。短短一个月内,超过10万名马尼拉平民遇难,其中包括大量妇女、儿童与老人。城市基础设施也遭受毁灭性打击——70%的公共设施、75%的工厂、80%的南部住宅区及全部商业区被夷为平地。
战后,马尼拉的重建花费了几十年时间,但对于幸存者来说,内心的创伤永远难以抚平。80年后的今天,菲律宾社会依然在与战争的阴影对话。在2025年的纪念活动中,和平倡议人士批评菲律宾与日本签署的《互惠准入协定》,担忧这会为日本自卫队重新踏足菲律宾铺路。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活动现场一位参与者手中的标语写道。80年前,菲律宾人民在硝烟与血泪中体会到战争的残酷;80年后,他们在阳光下齐声呼喊——“和平不是天赐,而是需要一代代人的守护”。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6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