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王鹤(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维拉(Villa,中文也译为“乡间别墅”)是罗马贵族精英位于城郊、乡村或海滨地区的居所。罗马共和国后期,维拉兴起于意大利,后来随着罗马的扩张传播至众多行省。伴随着古代晚期罗马帝国的衰亡,维拉遭到破坏、废弃或改作他用,逐渐被人们遗忘。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引发了欧洲人对古典文化的浓厚兴趣,加图、瓦罗、科鲁美拉、小普林尼等拉丁作家对维拉的记载重新引起欧洲学者和公众对罗马维拉的关注。自16世纪起,意大利、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的贵族纷纷效仿古罗马维拉建筑风格,修建乡间别墅,复兴田园式的乡村生活理想,从而将自己与古罗马精英联系起来,强化其社会地位,关于罗马维拉的研究性成果和考古活动也逐渐展开。
1728年,英国学者罗伯特·卡斯特尔出版了首部关于罗马维拉的英文著作——《古人别墅画册》,根据小普林尼在《书信集》中对他的两座维拉——托斯卡纳维拉和劳伦汀维拉的详细描述,复现了维拉的内部结构、装饰以及维拉主人的生活场景。1750年,存在于罗马共和国后期至帝国前期,因维苏威火山喷发而被掩埋的“纸草维拉”在意大利赫库兰尼姆被发掘,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豪华的罗马维拉之一,在纸草维拉中还发现了大量壁画、青铜器和雕塑等艺术品。
19世纪末,关于罗马维拉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法国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阿西塞·德·科蒙首次将维拉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进行研究,同时将在法国和英国发现的多处维拉与意大利维拉进行对比。这一时期,德国成立“帝国边疆委员会”,对德国境内的罗马边疆地区展开大规模考古挖掘。德国学者赫特纳、克罗帕切克、弗朗兹·奥尔曼等重点考察了维拉的建筑形式,致力于维拉的类型学研究。德国考古学家弗莱莫斯多夫则开创了将维拉作为罗马农业生产单位进行研究的先例。1895—1899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帕斯奎主持了对庞贝城以北博斯科雷亚莱附近几处维拉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报告中分析了出土维拉的农业生产、内部设计和装饰情况。
20世纪初,随着古代经济史研究的发展,一些学者重点关注罗马维拉的生产功能及其与罗马社会经济的关系。1926年,美国考古学家和古代史家罗斯托夫采夫出版了《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一书,其中涉及意大利和罗马行省发现的众多维拉遗址。罗斯托夫采夫重点介绍了庞贝周边的罗马乡村维拉,根据其中出土的生产设施、奴隶囚牢等,认为这些维拉是利用奴隶劳动,从事葡萄酒、橄榄油和其他产品生产的农庄。1931年,英国古典学者卡林顿发表了《坎帕尼亚“乡村维拉”研究》一文,对意大利斯塔比亚地区出土的39座维拉遗址进行考察,指出公元前2世纪至罗马帝国早期,该地区维拉以葡萄酒和橄榄油生产为主,出现了生产专业化趋势。20世纪70—80年代,意大利考古学家安德里亚·卡兰迪尼主持挖掘了意大利北部著名的塞特菲涅斯特维拉遗址,发现其内部结构分为主人住宅区和生产区两部分,在维拉中还发现了葡萄和橄榄压榨机、磨坊、面包坊、酒窖、猪舍、鸟类饲养场,以及奴隶居住的营房,生动地反映了罗马乡村维拉混合型商品生产的情况。
20世纪末以来,有关罗马维拉休闲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拉丁文“otium”可译为“休闲”“悠闲”等,既包括休息、放松、从疾病中康复,也包括摆脱罗马城市公共生活压力,从事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与拥挤喧闹的城市生活相比,维拉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农场生活、适度的体育锻炼和不受打扰的睡眠,使其成为罗马贵族精英的向往之地。美国建筑史家詹姆斯·阿克曼在《维拉:乡村住宅的形式与观念》(1990)中,将维拉定义为“为主人享受和放松而设计的乡村建筑”,尽管它可能具有生产功能,但“快乐因素是这种住宅与农舍的本质区别”。澳大利亚学者杰夫·亚当斯在《坎帕尼亚城郊维拉及其社会功能》(2006)中,总结了城郊维拉的显著特征:装饰豪华、设施完善、娱乐空间占比较大。由此得出结论,城郊维拉主要用于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农业生产并非其主要功能。英国学者卡洛琳·麦肯齐的《卢林斯通罗马维拉的文化与社会》(2019)则以罗马不列颠行省的卢林斯通维拉为例,认为维拉既是“贵族之间联系和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示的中心”,壮观宏伟的维拉建筑在景观环境中具有高度的“可视性”,向来访者展示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同时扩大了维拉主人与其所在的“精英圈子”之外的人们之间的鸿沟。总之,维拉是罗马元老贵族逃离城市喧嚣、摆脱公务束缚、享受田园和海滨美景的安乐之所;也是罗马上层款待宾朋、接待门客的重要地点;还是罗马精英进行文学创作、哲学研究、锻炼身心的理想空间,或仕途坎坷、暮年之时的退隐之地。
近年来,关于维拉生产与休闲功能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英国学者奈哲尔·波拉德认为维拉的生产和休闲功能并不矛盾,二者皆反映了维拉所有者的身份和权力。一方面,维拉的生产设施显示了维拉主人对土地、劳动力和产品控制、占有和开发的能力;另一方面,维拉的奢华设计和装饰可被解读为“权力的文化象征”,表明维拉主人对财富的控制以及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能力。美国考古学家安娜丽莎·马尔扎诺与加拿大学者盖伊·麦特劳斯主编的《共和国晚期至古代晚期地中海湖盆的罗马维拉》是近年来维拉研究的代表作,对罗马统治下的意大利和地中海周边行省,如高卢、西班牙、北非、希腊等地区的维拉进行了全面考察。马尔扎诺根据大量考古发现,证明一些海滨维拉从事水产养殖、酿酒、采石、纺织、开矿、制盐等经济活动以获取利润,实现了休闲享乐与生产经营的结合。
依笔者所见,维拉是罗马社会上层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空间。虽然维拉在规模、外观和内部设施等方面存在差别,但生产经营获利与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是维拉的基本特征。一方面,罗马人受传统“重农”观念影响,强调维拉作为生产单位的实用性,即使是以休闲为主的豪华维拉也大多具备一定的生产功能;另一方面,维拉代表了罗马社会上层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休闲观念,维拉的传播与扩展是行省罗马化的重要标志,促进了罗马消费形式、饮食习惯、建筑风格等在行省精英阶层中的广泛流行。
罗马维拉对近现代西方乡村住宅设计、园林艺术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仍具有独特的现实价值和研究意义。它是乡村庄园、豪华住宅、博物馆等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也是西方文学、艺术如诗歌、影视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其所蕴含的休闲观念也契合了现代人在工作与休闲之间保持平衡的理念。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8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