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网记者 姬尊雨
巨幕大屏直播“苏超”比赛,市民游客一边呐喊助威,一边喝啤酒、吃小龙虾……这个夏天太“嗨”了!每到“苏超”比赛日,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环球恐龙城休闲旅游区的迪诺水镇都会迎来超过3.5万人次的客流。
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火了。常州抢抓风口机遇,打好赛事经济“组合拳”,把“苏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今年1至7月,常州12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和实现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4%、10%。
与周边城市相比,常州先天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多年来,常州深挖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无中生有”创造文旅项目、放大“文旅+”效应融合业态,扎实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从江南文旅洼地转变为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超千亿元的长三角旅游目的地。
常州东坡公园。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常州中华恐龙园里,小游客和仿真恐龙互动。恐龙园文旅集团供图
盘活资源,彰显城市文史底蕴
8月9日晚,位于常州老城厢核心位置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比白天更热闹了。“长物盈夏·青果物华集”开集,50多家非遗手作文创摊位琳琅满目,露天演出持续“引流”。“今年夏天,我们以明人文震亨撰写的《长物志》为背景,策划了国风文化市集,重现昔日青果巷风雅与烟火兼具的盛景。”青果巷项目运营方负责人朱群话音刚落,民乐演奏会就在旁边的户外舞台响起了。
青果巷毗邻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是常州市区自明清以来保存最为完好、最负盛名的古街巷。不到千米的小巷之内,分布着“抗倭英雄”唐荆川、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制订者周有光等名人故居,是常州的“文化地标”。
青果巷曾因建筑老化、设施落后,不见昔日熙攘。按照“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思路,2012年,修缮保护工程启动;2022年9月,青果巷全面开街。“我们遵循‘修旧如旧’更新模式,活化利用保护建筑来开设博物馆、纪念馆,打造了‘1+7+N’名士博物馆群落。”朱群边讲解边带着记者参观。
引入常州梳篦、常州乱针绣等非遗项目,周有光图书馆延续“古运河书场”传统,常州评弹团演员在此唱起江南小调……如今,青果巷已经成为“城市文旅休闲客厅”。
常州近代工业发展迅速,在工业旅游领域尝试较早。近年来,常州盘活戚机厂、大明纱厂等工业遗存,培育出生产观光游、厂区体验游、工业研学游等一批工业旅游特色产品。
“运河五号”创意街区集中展现出常州工业文化的独特魅力。“街区由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改建而来。”常州运河五号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意策划部工作人员黄妍介绍,原厂区办公楼活化利用为综合性文艺空间,机修车间化身多功能演艺厅,锅炉房成为设计师品牌集合买手店。“运河五号”平均每年吸引游客70多万人次。
打造“乐园”,走出市场创意型新路子
如果说江南名士、运河文化、工业遗存是常州“文化名片”,那么恐龙就是常州当之无愧的“城市新IP”。2024年,常州文旅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其中恐龙主题业态贡献率超35%。
然而,常州从未出土过恐龙化石,也并非“恐龙之乡”,城市IP是如何与恐龙绑定在一起的?故事要从中华恐龙园的诞生说起。
“1996年,原国家地矿部拟建一个恐龙化石博物馆,恰逢电影《侏罗纪公园》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恐龙热’,常州敏锐抓住机会,主动争取恐龙馆落地。”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波回忆,常州不满足于静态的恐龙博物馆,决心打造一个以游乐为目的的主题乐园,开创“科普+游乐”的发展模式。2000年9月20日,中华恐龙园正式开园,短短几个月内便迎来了大批游客,在行业颇为亮眼。
正值暑期,中华恐龙园内游人如织,远处不时传来霸王龙的阵阵嘶吼,草丛中还藏着等待孵化的恐龙蛋,商品陈列柜上的“恐龙妹妹”系列玩偶是“苏超”最火爆的单品之一……游客一进入园区便如同“穿越”到侏罗纪世界,还能与明星恐龙“角角”“犟犟”等近百只仿真恐龙集结成的“百龙军团”进行互动。“我摸一摸迅猛龙,它还会眨眼怒吼,动画片里的大恐龙‘活’过来了!”来自甘肃的小游客苟婷婷激动地说。
步入“恐龙基因研究中心”项目,游客能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在这座乐园中的创新应用。“区别于其他游乐园排队时的枯燥等待,我们创新将等候区域场景化,把等候区打造成‘基因成果展示区’,让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更丰富。”该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常州跳出‘资源依赖型’文旅发展模式的老路子,走出一条‘无中生有’的市场创意型新路子。”常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无中生有”的“乐园经济”是常州的文旅金招牌。他举例,距今2700余年的淹城遗址体量偏小,常州在“城内保护,城外开发”原则下,建设淹城春秋乐园,实现了“三个土墩墩”的“点土成金”。5A级旅游景区常州天目湖原本只是水库,经过规划设计,打造成自然山水类景区水上乐园,每逢暑期开放都会“爆满”。
推动“文旅+”,业态融合加速发展
在“苏超”联赛引发的江苏省内文体旅“大联欢”中,常州是第一个推出景区免票政策的城市。今年端午节假期遇上“苏超”常州对阵扬州比赛,常州所有A级景区对扬州市民免门票,共接待扬州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激增25%。
这是常州不断打破业态间的壁垒,推动“文旅+”,激发消费活力的一个缩影。
博物馆是近年来游客关注的热点。8月15日,常州博物馆首个收费特展“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落幕,3个半月的展期内,观展人数超过13万人次。“我们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合作,付费借来122件(套)金玉珍宝、礼乐重器展出,展品规模与规格前所未有,是该特展首次走进江苏省。”常州博物馆党支部书记施建刚告诉记者,不少周边城市游客“为了看一个展奔赴一座城”,将旅行目的地选在常州。
文博产品的高质量供应也撬动了文旅消费,今年1至7月,常州博物馆文创及门票收入突破1000万元,接待观众近80万人次。
“文旅+演艺”抓住了年轻人的心。今年“五一”假期,第十届太湖湾音乐节吸引乐迷近13万人次,近70%的乐迷来自江苏省外,带动周边消费超6.5亿元。第十一届太湖湾音乐节定档今年国庆假期,消息一经放出便引发乐迷热议。
“太湖湾音乐节门票包含环球动漫嬉戏谷景区门票,不少观众白天逛景区,晚上‘蹦’音乐节。依托嬉戏谷的摩天轮与草坪舞台,太湖湾音乐节开创了‘游乐园+音乐’的独特模式。”太湖湾音乐节主办方负责人刘蝶认为,音乐节的成功一方面源于强大的演出阵容,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景区和当地政府的暖心服务。每日600辆免费接驳大巴往返接送乐迷,增设350个装配式厕位,当地政府还组建了包含公安、医疗等在内的3500人保障团队,做好全方位服务。
借音乐节流量,嬉戏谷所在的武进区雪堰镇推出“景区+乡村”微度假套餐,串联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实现“音乐节经济”的拓展。今年上半年,常州积极引入高质量演出,举办大型演出活动10场,吸引各地乐迷超30万人次,带动综合消费近20亿元。
常州各大景区、街区围绕“文商旅体+”打造融合产品体系。6月以来,携程平台数据显示,常州市旅游消费金额、接待人次增速省内第一,7月份重点监测景区营收同比增长15.01%,消费活力奔涌聚势。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9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