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暑期托管:从单纯“看护”走向“托育结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暑期托管:从单纯“看护”走向“托育结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9 02: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调查】

  光明日报记者 杨飒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泽锟

  每逢暑假,平时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的中小学生“神兽归笼”,让很多家庭面临子女看护难题。

  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暑期托管,丰富假期生活。其实,早在2021年7月,为配合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近年来,教育部连续出台相关通知推动暑期托管工作,形式多样的暑期托管大量涌现。其中,不仅有中小学校自己组织的校内托管,有社会第三方组织的校外托管,更有通过学校、社区、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或几个单位联合起来一起组织的公益托管服务。记者调研发现,这个暑期,全国各地学校和公共文化场馆积极创新托管服务模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暑期体验。

  满足需求,普惠性托管覆盖面扩大

暑期托管:从单纯“看护”走向“托育结合”

7月22日,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青年之家”旗舰店开办的暑托班上,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学生写作。杨韬摄/光明图片

  今年暑期,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开设的托管服务以“安全护航、趣味相伴、全面发展”为宗旨,精心安排了趣味科普、体育锻炼、沉浸式阅读等丰富活动,让孩子们在假期中也能收获知识与快乐;广东省东莞市东城朝盛学校精心设计“学业巩固+素质拓展+健康运动”的多样化暑托班课程体系,吸引了学校周边百余名小学生参与;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冗渡镇榕朶图书馆联合志愿者团队打造“快乐成长营”,通过绘本共读、创意手工、乒乓球训练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书香与欢笑中度过充实假期;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图书馆的“国器学堂”暑期公益托管班,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一段融合传统文化探索、书香阅读赋能、多元素质拓展的成长之旅;山东省无棣县信阳镇文化书院整合乡村书房资源,推出漆扇制作等非遗体验课程,让农村孩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孩子每天早上不用催就起床,每天都坚持要去!”青海海西茫崖市大浪滩社区居民郑女士的小儿子柯宇阳是暑托班的“忠实粉丝”。郑女士告诉记者,暑托班不仅提供免费早餐,还通过丰富的集体活动和适度的奖品激励,让孩子“动起来、乐起来、充实起来”。“在家门口就能托管,安全又放心。”

  大浪滩社区居委会委员茅涵毅介绍,该社区已连续举办3年暑托班。最初,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排查摸清辖区5~10岁双职工子女、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青少年的基本情况,了解居民在暑期儿童看护问题上的具体期望,进而决定开设暑托班。“自开办以来,暑托班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今年是我们举办暑托班的第5年,各方面工作已比较成熟。”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张健介绍,“我们开设托管班的目的,一是为了解决周边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看管难题——我们早晨8:30开门,晚上可延迟到5:30接孩子,方便家长上下班接送。二是为了通过系统化课程和活动让孩子们充实愉悦、多交朋友、养成好习惯,减少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时间,帮他们过一个更有意义的假期。”

  河南洛阳新安县文明实践中心暑托班,已安全有序运行4年。“4年来我们共托管孩子150余名,覆盖小学各个年级和初高二学生,今年还新开设了自习班。”新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蔡红丽说。

  服务升级,兼顾“看护”和“育人”

  公益暑托班如何真正实现“托得住、托得好”?

  走进苹果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暑假托管班,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正在现场教授孩子们舞龙技艺,灵动的彩带随动作翻飞,孩子们在韵律中感受传统民俗的活力,气氛热烈。

  张健告诉记者,暑托班课程设计紧扣孩子的学习生活需求,开班首日,四大特色课程模块便以沉浸式体验赢得孩子们的喜爱。“财商课程针对孩子手握压岁钱、易接触网络消费的特点,引导其树立正向金钱观和消费观;非遗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充分领略中华文化之美;体育类课程秉着强身健体、有益身心的原则,让孩子在假期动起来。同时,暑托班还包含安全教育和作业辅导,整体课程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求一致、内容互补。”

暑期托管:从单纯“看护”走向“托育结合”

7月25日,山东荣成华能石岛湾核电科技馆,孩子们在参观、学习。李信君摄/光明图片

  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让暑期托管服务不再仅仅是“看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张毛毛对假期托管班进行了深入调研,她分析道:“传统暑托班主要定位于提供满足家长看护需求的‘托底’服务,而如今其角色正逐渐向‘综合育人’转变。许多暑托班不再局限于基础的作业辅导和游戏活动,而是引入文体活动、科学教育、社会实践、传统文化与红色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从“看护”进阶到“育人”,需要更多努力。

  “大浪滩社区托管班打破‘统一看护’的传统模式,由专业社工牵头,深度融合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多元智能理论,创新打造分层分类的‘个性化+成长型’课程矩阵。”大浪滩社区居委会主任兰却介绍。

  在不少公益暑期托管服务中,大学生的身影很常见。

  在新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暑期托管班里,来自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本科生张家铖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做游戏,带着孩子们读书。“我们参加暑托班的工作,是为了发挥自身的热情和优势,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更有趣也更有益。为此,我和同学们一起‘头脑风暴’、共同精心设计,力求拿出最符合孩子们口味与需求的活动方案。目前看,效果不错。”

  在江西省宜春市,由市关工委、共青团宜春市委、宜春微爱公益联合开设的15个暑期“假日课堂”自7月中旬起全面启动,宜春微爱公益发展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许清介绍:“为办好‘假日课堂’,2025年我们面向国内高校招募了31名宜春籍返乡大学生担任辅导员,并为他们提供岗前培训。”

  除了大学生,还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

  宜春微爱公益邀请宜春市关工委“五老”志愿服务团、“薪火相传”关爱报告团、心理咨询师、儿童安全讲师、艺术老师等走进“假日课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家安全教育、防溺水宣传教育等活动,并带着孩子们走进市博物馆、友福农场等地研学、实践。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高万红认为,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暑托班,能实现两方面价值:“一是动员更多资源投入托幼服务;二是让被托管儿童及家庭感受到社会支持与温暖,同时提升参与活动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令其更深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形成政府、社会参与者、被服务对象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突破瓶颈,协同发力办好托管班

  在暑托班不断发展、高质量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不少现实瓶颈。

  “家长最看重托管班的安全保障和专业性,希望孩子在托管期间能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并由有专业素养的人员看护。”蔡红丽坦言,“如果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过度依赖志愿者,可能导致专业度不足、缺乏个性化设计、孩子收获不大等问题。”

暑期托管:从单纯“看护”走向“托育结合”

7月21日,在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九里街道九里新苑社区开办的暑托班上,来自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在户外玩耍。新华社发

  保障托管服务者的专业性和师资稳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托管班的安全性。对此,高万红建议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在选择第三方社会组织或招募志愿者时,优先考虑与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关的专业背景;二是对参与者开展岗前培训;三是建立评估评价与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奖励,对不合格者不予录用,同时通过岗前培训和事后总结提升服务质量。此外,还需建立志愿者保障机制,如为其购买意外险等,以激发志愿者参与积极性。

  张健提出,现有暑托班的师资和运营投入主要由组织方自行承担,如果能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则可以提升课程专业度、优化师资,并增设午餐服务。

  关于暑托班的服务经费保障问题,记者了解到,各地正在开展探索。如浙江省衢州市财政局安排60万元保障暑托班“应开尽开”,覆盖全市“爱心托班”点位150余个。

  张毛毛在调研中发现,暑托班的开办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不同地区在服务覆盖范围、资源配置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梯度差异,特别是农村地区服务供给相对薄弱。暑托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不少地区担心资源浪费,所以行动上不够积极。”针对这一问题,她提出,可构建“三位一体”的优化方案:在空间利用方面,推行“时段差异化使用”模式,实现校园设施在学期与假期之间的功能转换;在人力资源方面,打造“专业+志愿”的弹性团队,建立师资共享机制;在服务内容方面,开发“基础看护+素质拓展”的复合型课程体系,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9日 13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