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北京8月23日电(记者田呢)“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日前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展览分为“学术”“艺事”两大板块,近200件作品全面呈现了二位先生的师友渊源、艺术造诣以及在治学与书艺方面的成就。
启功是北京人,自幼研习书画,读经史古文,精于文字声律、金石美术、红学研究以及书画碑帖鉴定;徐无闻是成都人,少时在父亲指导下学习书法篆刻,深于文字训诂、唐宋要籍、书论印学。文史之外,二人皆擅诗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典籍,启功、徐无闻以传承古典文化为己任,他们的作品意境深远,蕴含着浓厚的学者气息和独特的文人风骨,可谓学者型书画大家的典范。
1962年10月,时年51岁的启功复函32岁的徐无闻,回答有关《平复帖》《星凤楼帖》《出师颂》《月仪帖》等问题,并书《平复帖》释文附于函后,开启了二人多年交谊。他们虽一居北京,一居西蜀,相见无多,但二人治学领域、学术取向、艺术旨趣皆相似,且意气相投,在当代书坛双峰并峙,交相辉映。此次展览不仅详尽介绍了他们关于《兰亭序》、敦煌变文以及文字学、篆刻艺术的研究成果,还呈现了二位先生临习古人法书之作、书写的古诗文卷以及楹联、题词等。20世纪80年代,启功在赠予徐无闻的扇面上绘一朱竹,清秀风雅,另面书自作论书绝句七言诗,丹青朱记间诉说着二人的心灵相契,惺惺相惜。
展览总策划、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介绍,除了以书画篆刻为世人所知,启功、徐无闻生前均在大学任教,耕耘讲坛、勤于著述,教化之功深远。此次展览除展出相关艺术作品外,还特别呈现了二人大量学术著作、部分批校藏书等,凸显他们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与贡献。众多相关信札、手稿等资料尤具文献价值。刘石表示,希望观众能够从展览中领略他们的襟怀品性、道德文章,感受我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正脉,悟得艺坛巨匠艺术养成的路径。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4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