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孙金行 赵明昊 靳昊
夜幕初垂,新疆库车老城的龟兹小巷喧闹起来。巷口的烤包子店烟火升腾,茶馆里飘出茯茶清香,白须老人在都塔尔的琴弦共鸣中低声吟唱。
蓦地,鼓声骤起,人群围拢,只见几位少年头顶萨玛瓦尔,在空地中央旋转如风。游客举起镜头,追着舞步移动。“来吧,一起来!”舞者忽地转身,向人群发出邀请。喝彩声此起彼伏,人群逐渐向今晚的“最佳舞者”聚拢。
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杂物乱堆、道路不平的“泥巴巷”!2023年初,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将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与龟兹小巷的实际相结合,开启了小巷的蝶变之旅。
“一开始,群众也不看好,以为是走个过场。”萨克萨克街道文旅办主任张斌回忆,“初期的改造工程集中在小巷前200米,党员干部带头干。”
187名党员干部分成6个党员先锋队,清理垃圾、美化墙面,装饰巷道、平整路面……“不论假期周末,总有娃娃们的身影。”老住户阿布都卡德·买木提明竖起了大拇指。
墙面新了,环境美了,小而美的小巷火了。“200米太短了,根本不够逛!”游客们意犹未尽。
“以前觉得跟咱没关系。可现在,游客专程来看我们家门口的变化,说明是真有成效。”居民艾合买提·塔西主动提出,“要是再往里延伸,肯定更热闹。以后的改造,我也得参加。”
慢慢地,小巷居民们从最初的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有的出力,有的送来茶水、点心,甚至捐出家中的老物件,打造出“磁盘墙”“天空巷”等热门打卡点。原本200米的“泥巴巷”蝶变成1200米的焕新街区。两年间,宁波投入了2600万元援疆资金用于小巷的更新改造。
“改造过程中,我们尤其注重‘修旧如旧’,保留建筑原有的风格样貌,让花木门扉、菱形窗格等龟兹文化元素重焕光彩。”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副组长池玉宇介绍,“你看,整条街巷各式各样的老物件与彩绘、绿植相映成趣,美得很!”
为了巩固升级改造工作,库车市还安排了专项资金,由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组织实施“拯救老屋行动”,对尼沙汗故居和库车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旧址进行抢救性修缮,167座老屋重现光彩。随着方锦龙龟兹国乐名家工作室的入驻,小巷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老城的历史韵味和非遗技艺也被保存了下来。
“龟兹小巷升级改造之后,客流量更大了,一天营业额多的时候能有3000多元。”小刀店店员阿比代·阿不都许克尔乐得合不拢嘴。
越来越多搬到新城的住户又回来拾掇老屋了,不少外地的年轻人看到小巷的创业机会成了“新库车人”。目前,小巷已引入民宿、餐饮、非遗、旅拍、文创等各类业态33家,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漫步在小巷,一户户打开的院门,恰如小巷住户敞开的心门。从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精心规划,到密密麻麻挂满小巷建设者名字的墙面,人心聚拢,昔日承载龟兹岁月烟火的小巷,如今已成为民族团结示范窗口。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5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