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叫好又叫座!山西文化“潮”起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综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叫好又叫座!山西文化“潮”起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综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26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李建斌

  在虚拟空间“游览”山西高平铁佛寺,“王勃”“柳宗元”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吟诗作对,文创展区潮流好物目不暇接……8月21日至25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山西文博会”)在太原举办。

  山西文博会是山西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省级重点文化展会。本届山西文博会展览面积7万平方米,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以及36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等方式,打造一个可看、可听、可玩、可交易的文化空间。

  千年技艺“触手可及”

  揉面团、捏造型、搓纹路、剪细节……在岚县面塑展区,岚县面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袁建花,正与女儿刘丽丽一同展示精湛技艺。片刻工夫,面团便“变身”神态憨萌的“岚豆豆”,引得观众连连赞叹。

  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绵长,拥有18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年来,山西非遗保护纵深推进,活态传承根基稳固。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增49人,总人数达198人,居全国第三。

  走进工美・非遗互动馆,“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馆展厅内,热闹的互动场景扑面而来:观众或体验糖画技艺,或静坐等待肖像剪纸传承人妙“剪”生花。

  “真是一双双巧手!我真切感受到咱山西文化有多深厚,买了好几件非遗工艺品。”观众陈悦月感慨道。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理事长李荣钢介绍,展区不仅设置了传承人现场技艺展演,还专门搭建直播间,实时向全网宣传山西非遗与传统手工技艺,让观众也能“云赏非遗”。这份非遗盛宴并非“昙花一现”,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馆已在太原市小井峪文化产业园开启常态化展览。

  文化IP打造“山西潮物”

  古建筑屋顶的“守护神兽”,化身大眼琉璃鸱吻扩香摆件;鸟尊香牌、晋商文化元素香牌将古老的香方带入今天的生活……走进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的“文创山西”主题展区,500平方米展区集中展示官方文创、时尚潮玩的精品力作。

  “山西每个地方都像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馆’,旅行时生怕错过亮点。但在文博会,不仅能将11个地市的文化瑰宝一饱眼福,还能把这些有创意、有底蕴的‘宝贝’带回家!”晋中市民韩明睿向记者展示了购物袋,有彩陶冰箱贴、屋脊神兽毛绒挂件等。

  而在大同展厅,当地文创顶流“佛小伴”的展台前更是排起长龙。这一以云冈石窟为灵感设计的“佛小伴”IP系列文创,将传统佛像元素与现代潮玩风格巧妙融合起来。

叫好又叫座!山西文化“潮”起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综述

工作人员展示文创产品。王婕摄/光明图片

  “我们想通过系列文创产品,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让传统文化变得可爱可亲,让观众对历史文化有‘可亲、可玩、可用’的全新认知。”大同闹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文创主理人刘雯说。

  依托科技赋能,山西文创涌现出众多新颖实践:山西省文物局展区首创文物流体DIY摆件,通过数字化色彩模拟,用户可以亲手创作文物衍生艺术品;山西隰县小西天(千佛庵)的满堂彩塑,浓缩为藏于方寸的3D全景光影艺术相框;运城展区字绘AR冰箱贴,通过手机扫描激活3D动画……

  解锁文化传播新场景

  长治展厅前,一只穿着黎侯虎纹样特制服装的机器狗旁,围满了举着手机拍照的观众,高难度动作引得人群阵阵欢呼——这是宇树科技打造的机器人表演。

  “这是我们首次参展山西文博会。”宇树科技展区负责人表示,这些机器人、机器狗不仅能够进行高难度的动作表演,还可以应用到古建监测、文物数字化保护等领域。

  作为文物资源大省,山西坐拥5.3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如何让这些宝贝“动”起来?“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发布活动展示了创新路径:大同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助力城市宣传与文旅升级;关公文化大模型团队,利用大语言模型构建全球传播的“忠义文化”叙事体系……10个典型案例、5个入围案例,个个藏着巧思。

叫好又叫座!山西文化“潮”起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综述

观众体验拓印技艺、收集特色印章。王婕摄/光明图片

  如果说数字技术为文化注入了“科技内核”,那么临汾展厅则将文化传播的场景从“远距离欣赏”拉到“近距离参与”。在“现场试戏”的精品微短剧展区,微短剧爱好者刘列斌刚结束拍摄,手里拿着剧组赠送的拍摄纪念U盘激动地说:“普通人也能成为主角,这是我在文博会上最独特的记忆!”

  该展区专设拍摄区、观赏区、点播区、AR体验区等,全面展示临汾微短剧产业发展成果。截至目前,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已完成113部精品微短剧拍摄工作,全网播放量超30亿,带动就业万余人,拉动第三产业消费超数千万元。

  本届山西文博会上,科技与文化的深度交融、传统与潮流的创意碰撞,正为三晋文化传播开辟全新赛道。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6日 10版)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