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辽宁大连金普新区:“氢”风助力,向海扬帆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辽宁大连金普新区:“氢”风助力,向海扬帆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27 0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吴琳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里的蓝莓苗长得不错,可我不放心,得亲自看看才踏实。”尽管事务繁忙,大连森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玲仍雷打不动地走进实验室,仔细查看品种繁育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该公司年产出组培苗超1000万株,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蓝莓等小浆果育种及栽培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科研成果。而这些,离不开金普新区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金普新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松木岛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中粮油脂、泰星纯电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建设三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覆盖“研发—生产—管理”全链条的数字化赋能体系;拓展氢能多元场景,完善全产业链布局;耕海牧渔,向深蓝迈进,焕发海洋经济新活力。

  同时,新区积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全力打造高质量市域产教联合体;聚焦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不断壮大“瞪羚群”,努力培育“独角兽”企业。

  一股强劲的“氢”风,正助推金普新区企业走向更广阔天地。今年,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零部件中试平台,成功入围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搭载新研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大巴车,为与会嘉宾提供绿色、安全、高效的出行服务,其中不少大巴车的电池系统便来自金普新区。

  目前,金普新区已构建起“研+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体系,在多个细分领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韩福江表示,“公司每年投入4000余万元研发经费,依托大连化物所在燃料电池技术和航天科技产品工程化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科技创新,对高比功率电堆技术进行攻关,加大燃料电池发动机自主研发投入,取得显著成效。”

  逐梦深蓝,向海图强。金普新区地处北纬39度,依托绵长海岸线和优良水域环境,突破传统海洋渔业模式,先后建成杏树屯、大魏家三文鱼陆基工厂化养殖示范基地,“游”出一条现代化渔业发展新路径。

  “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研究三文鱼产业在大连养殖的技术推广项目。”大连金普新区海洋产业发展促进会党支部书记刘成波介绍,“近几年区里整合多方资源,联合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进行技术攻关,并推进大连海洋产业基金落地。后续我们还会继续把三文鱼产业链打通,为新区海洋渔业发展作出贡献。”

  金普新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孙建强介绍,新区将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从“点状突破”向“链式创新”转变,通过全产业链协同,系统化、有组织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绘就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的创新图景。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7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