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创新活水涌泉城 产业硕果满枝头
——山东济南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光明日报记者 李志臣 宋喜群
前不久,一段人形机器人在泰山盘道小跑的视频刷爆社交媒体。镜头里,背着运动包的机器人步伐稳健,不时与游客握手互动,引得游人纷纷驻足围观。这款名为“行者泰山”的机器人,由济南本土企业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此次登顶标志着山东制造在仿生机器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人形机器人首登泰山,正是济南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济南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转型,持续强化产业创新科技供给,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与新能源、空天信息、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推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如今,济南这座千年古城、千泉之城,正以令人瞩目的姿态,崛起为一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城。
从济南大明湖遥望高楼林立的东部新城。资料图片
智造跃升:“济南造”登顶世界舞台
8月17日,随着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在黄河南岸破土而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顺利贯通。
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长3.3公里,需长距离穿越粉质黏土、钙质结核、胶结砂层等复杂地层,对盾构机性能提出极高要求。2024年5月,专为黄河地层打造的“山河号”在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园下线。据中铁十四局项目盾构经理薛永超介绍,“山河号”搭载“五官一脑”智能系统,具备超前地质预报、地层识别、滚刀磨损监测等AI辅助决策功能,能有效应对复杂施工环境与高标准要求。
“山河号”地底开拓通途的同时,位于章丘的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中为中国制造助力。
2022年夏天,一个直径15.673米的“乾坤圈”在轧环机最后一次回火后缓缓升起。这一巨型锻件,不仅用于我国某四代核电机组上,还刷新了最大环轧钢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企业的腾飞,核心在于科技创新。走进伊莱特产业研究院,一组稀土钢样本在显微镜下闪烁微光。“加入稀土就像给钢铁‘补钙’,能进一步提升部件性能,为未来重大装备行业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伊莱特产业研究院院长任秀凤解释道。
作为锻造行业领军企业,伊莱特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同成立了李依依院士工作站,后来又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殿中签署了合作协议,构建起强有力的双院士科研助推引擎,为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处一隅而观全局。作为山东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济南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已形成交通及工程机械、信息通信、激光装备、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五大细分领域,并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今年6月,全球工业设计顶级奖项——德国红点奖2025年度榜单揭晓。济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打造的全新激光焊接机,成为激光加工行业唯一荣膺红点最高荣誉的企业。8月,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在100米表演赛上,济南企业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打造的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摘得桂冠……越来越多的“济南智造”登顶世界舞台。
济南一家机器人公司的工程师在校准人形机器人。资料图片
材料创新: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困境
一盘看似普通的银色粉末,竟突破了国内光伏产业链关键材料“卡脖子”技术——这是山东建邦胶体材料有限公司耗时10余年摘下的“硕果”。
银粉作为光伏电池的关键导电材料,长期高度依赖进口。山东建邦瞄准高端银粉赛道,建设高标洁净车间与实验室,升级设备、筛选技术,2020年全面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其银粉产品已可完全替代日欧美进口货。
“我们能够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定制生产各种型号银粉。”公司副总经理刘小勇介绍,如今企业已成功开发单晶、孪晶、多晶、纳米银粉、银包合金粉等多代高端产品,实现纳米至微米级精准控制,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建邦胶体的发展,是济南市天桥区以全区之力托举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展的例证。如今,伴随建邦胶体、银丰纳米等企业茁壮成长,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确定了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和集成电路、新型建材两大特色产业的思路,获评国家火炬济南新型功能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加速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创新服务活力区、人才荟萃聚集区。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济南市依托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及产业链整合,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汇聚山东天岳、山东晶镓、比亚迪半导体等龙头企业,涵盖材料、芯片、器件、封测的完整产业链。
走进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的山东莱威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端复合材料项目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全速运转,正高效产出用于制作养殖网箱和绳缆的纤维产品。
“这是我们生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绳网,主要用于深远海养殖,它抗风浪性能强、使用寿命长,成功填补山东省内相关行业空白。”公司总经理吴修伦介绍,通过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积累,企业打破西方技术封锁,解决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品的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及生产设备、材料国产化。
时下,济南正以材料创新为支点,撬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产业升级。
济南一家药企的真核原液车间内,工作人员在进行细胞扩培工作。资料图片
积聚成势:打造空天信息产业核心引擎
“企业要长久生存,就必须不断自我突破。”济钢集团董事长苗刚如是说。在这一信念支撑下,济钢集团,这个巅峰时期年产能超过1200万吨的钢铁巨头,毅然开启向空天信息产业的转型之路。
走进济南高新区算谷产业园,济钢集团卫星总装基地拔地而起。作为山东省首个柔性化、智能化卫星总装基地,该基地以“年产百颗500公斤级卫星”为目标,构建起从设计、制造到在轨交付的全链条能力,成为济南打造“空天之城”的核心引擎。
浴火重生的济钢,见证着济南空天信息产业的崛起。自2019年济南市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依托济钢集团重点布局空天信息产业以来,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党组成员杨兴才表示,随着产业集聚与科研突破的双轮驱动,济南空天信息产业领域亮点纷呈:2023年,全国首所以空天信息命名的高校——空天信息大学获批筹建,同年济南空天信息产业集群获批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济南相继与江苏、北京等地的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火箭、卫星行业持续发力;济南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深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并落地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成果。目前,产业集群已汇聚济钢空天、中科卫星等重点企业134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
在空天信息产业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中,电力领域的技术突破尤为引人注目。今年8月,山东省首个电力空天领域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空天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落户济南市市中区,中心依托山东思极科技有限公司,以空天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火石千帆’低空智联共享平台,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空天+低空’全要素服务平台。”山东思极科技数字技术事业部主任张世超介绍,依托该平台,中心将深度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浮空器等前沿技术,构建全方位空天信息服务网络。
在量子产业领域,济南同样表现不俗。近年来,济南市积极布局量子科技这一未来产业,济南高新区建设占地5.2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专门支持量子产业发展,量子科技的“济南力量”日益凸显。
2022年,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研制单位中就有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2023年年底,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未来产业集群。2025年,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济南一号”微纳量子卫星与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如今,放眼泉城济南,战略性新兴产业舰队已然成势,正在新质生产力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7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