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四军纪念馆:让红色精神历久弥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四军纪念馆:让红色精神历久弥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1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李健 苏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每个来到位于江苏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参观的人,总会在铁军广场题为《东进》的雕塑前伫立良久。肩背长枪、手吹军号的战士,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听到催人奋进的号角声。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在盐城举行,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斗志,为新四军的发展掀开崭新的一页。

  步入展厅,展柜中一颗有些许锈迹的子弹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大家看,这是陈集战斗中牺牲的一位烈士手中紧握的步枪子弹。1943年3月25日晚,新四军利用夜幕的掩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落地突破了驻守陈集的日伪军防线。”盐城市青年路小学学生、新四军纪念馆“小铁钉”志愿者蔡镕璟正声情并茂地向观众讲述这场战斗。作为苏北1943年反“扫荡”斗争的漂亮一仗,陈集战斗创造了敌后平原攻坚战与歼灭战的成功范例。新四军全歼守敌日军中队长以下89人,并缴获日寇全部物资,极大鼓舞了盐阜人民反“扫荡”的斗志和决心。

  展厅一角,矗立着一块近两米高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了什么故事呢?“这块‘宋公纪功碑’记录了80多年前的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传递着共产党、新四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朱卓告诉记者,1941年5月至7月,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在华中局、新四军的大力支持下,组织2万多名民工修筑45公里海堤,保护了千万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80多年风雨沧桑,这首民谣传唱至今,也成为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永不褪色的丰碑印记。

  科技与历史的交融在新四军纪念馆随处可见。“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展厅里,几位年轻人戴着耳机,用手打拍子和着《新四军军歌》的雄壮旋律。新四军纪念馆在一个1.2米长的定制展线上,设置了“发送电文”“评选英雄模范”“听战歌”“看动漫”等交互展项,以数字化展陈方式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让观众在互动中感知历史,让红色基因悄然植入心灵。

  朱卓介绍,为了让红色传承突破时空限制,新四军纪念馆打造了集文物检索、在线展览、教育推广于一体的“智享”新四军红色文化数字服务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收录历史资料34282页,馆藏图书7000余种、10000余册,藏品5000余件(套),全国新四军主题研究成果60000余篇。

  观众程白说:“一幅幅旧照,一件件旧物,仿佛将那段烽火岁月拉至眼前。新四军战士们为民族解放舍生忘死,他们的英勇无畏铸就今日和平。吾辈青年定要学习与传承新四军铁军精神。”这些发自肺腑的感言,正是新四军铁军精神在新时代的回响与延续。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1日 05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