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青岛:“掌上社区”让服务跟上群众需求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青岛:“掌上社区”让服务跟上群众需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7 02: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杨

  “以前填一张60岁以上独居老人信息表,得跑3个部门、打5个电话,每周耗在这上面的时间就得大半天。”山东省青岛市台东街道广饶路社区工作人员袁鹏的话,道出了基层治理曾经的痛点。彼时,作为青岛的老城区,市北区基层干部需对接20余个部门的840余份表格,其中不乏重复报送的数据信息,大量精力被消耗在数据搬运上。

  市北区数据壁垒的破解,始于2025年3月开始推行的“掌上社区”平台建设。这一平台不仅打通了市北区与20多个市级部门的数据接口,更贯通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账号,实现报表一键生成、数据自动抓取,以数智化手段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如今,当袁鹏打开平台的“特殊群体服务”模块,屏幕上即刻显示出辖区60岁以上独居老人的汇总信息。“核对一下最新变动,就可以完成填写报送,20分钟就能完成过去半天的活儿。”袁鹏指尖轻点,系统便同步将数据推送至公安、民政等多部门。

  效率的跃升藏在数字里:社区表格报送工作量减少66%,平台数据复用率高达90%。“掌上社区”平台以数据整合为突破口,打通公安、民政、卫健等10余个部门。数据的高效流转与复用,不仅解放了基层干部的双手,还让治理资源向为民服务的核心场景精准聚集。

  “没想到刚满80岁,街道就主动打电话提醒我领高龄津贴,都不用跑社区交材料。”住在大港街道的张桂兰觉得很贴心。这一切的背后,是“掌上社区”平台的“主动服务引擎”在运转:系统通过基础数据库,自动筛查出当月年满80岁的居民,同步推送提醒信息至街道,由社区工作者上门协助办理。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源于平台对50余项高频民生场景的重构。在民生保障领域,平台打通生存状态、出生证明等数据接口,针对高龄津贴、分娩补助、独生子女补贴等福利事项,已自动识别并推送服务线索1200余条,惠及群众800余人;在社区活动场景中,平台将党员、社会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进行大数据匹配,精准邀请专业人员参与,为社区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提供数据支撑。

  “平台不是固定的‘工具箱’,而是能长出新服务的‘生态土’。”市北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兰淑峰道出了活力的源头。各街道社区可自主开发特色应用,让服务始终跟着群众需求走。目前,平台已服务全区21个街道、137个社区的500余名基层干部,让每一项服务都精准惠及群众。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7日 02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