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给台风把脉——记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给台风把脉——记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8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嫩羽

  6月30日,菲律宾以东洋面,一个对流云团正在发展。

  南海,中海油石油平台,工作人员心生疑问:“会不会形成台风?需不需要撤离海上作业人员?”

  北京,中央气象台,同样密切关注该云团的首席预报员张玲则眼神专注,电脑上打开的浏览页面铺满了两个屏幕——她正在给台风“画像”。

  “台风将在哪里生成?南海,还是菲律宾以东?”这是摆在张玲面前最紧迫的问题,她需要提前作出判断。张玲深知这个判断的重要性:“如果在南海生成,留给石油平台的准备时间非常少!”

  现代天气预报依靠数值模式来“计算”未来天气。随着气象监测能力的发展,气象资料不断丰富,集合预报、数值预报、人工智能(AI)模型的发展提供了更多预报参考。电脑上,多个数值预报结论依次排列开来,但张玲并不轻信这些——对她来说,可以利用科技,但不能依赖科技,还是要通过经验和数据来检验结论,“每一个台风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果然,多个数值模式出现明显分歧。7月2日下午,围绕这一难题,中央气象台的专家展开了激烈讨论。通过翔实的解释与审慎的分析,张玲认为,西南季风推进的位置偏西,台风将在南海东部生成。最终,台里达成一致结论:台风将在南海到吕宋岛附近生成。7月5日凌晨,台风“丹娜丝”在南海东北部生成,准确地验证了这一结论。

  7月,台风“竹节草”生成后,在台湾以东洋面北上的过程中逐渐减弱。然而,27日夜间,“竹节草”却在琉球群岛以东洋面“死灰复燃”,再次加强为热带风暴。

  “‘竹节草’将往哪里走?如果登陆我国,会造成更多风雨影响……”张玲深刻地认识到,预报台风,除了路径和强度以外,关键要判断其灾害影响。

  数值模式预报仍然存在明显分歧。7月28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开展集体会商。张玲给出的答案是:“‘竹节草’会登陆我国,北侧的副热带高压不会完全断开,而是像一堵墙阻止台风北上。”

  红黄绿色的雷达回波显示着降雨带的位置,台风的结构亦若隐若现。气象卫星仅能看到台风顶端,张玲又想办法去看台风的立体结构。她像切蛋糕一样,先沿着台风的东西方向“切一刀”,然后沿着台风的南北方向“切一刀”,再看台风眼附近……“不能只看一面,否则就像盲人摸象。”

  7月30日,“竹节草”从日本冲绳向我国扑来,在浙江首次登陆,在上海二次登陆。华东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风雨影响,并伴有局地雷暴大风。

  张玲说,自己不能保证每次预报都能完全准确,但一定会尽百分百的努力。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8日 03版)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