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贵阳:文化浸润,让人才更有归属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贵阳:文化浸润,让人才更有归属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4 03: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陈冠合

  周五晚上,温柔的暮色渐渐笼罩城市街巷,贵州贵阳观山湖区的青年夜校热闹起来了。

  灯光绚烂的舞台上,一个身形魁伟的小伙子正在演奏钢琴曲《上春山》。轻快优美的乐曲伴着黑白琴键的跳跃流淌而出,赢得一阵阵热烈掌声。

  这是青年夜校定期举办的“周末音乐派对”。演奏者名叫胡涛,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观山湖院区工作。“想学琴想了好几年,可之前学业太忙一直没顾上,是贵阳让我圆了梦。”这位95后山东小伙子兴奋地说。

  两年前,胡涛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以人才招引的方式来到贵阳。“本以为在这里生活会很单调,没想到文化气息这么浓!我入住的人才公寓附近就有青年夜校,人文艺术类课程多得挑花眼。”胡涛笑着说,“在公寓的热情‘牵线’下,我报了好几个班,丰富了业余生活,还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本期67门课程,刚开两天就被‘抢’光了!”共青团观山湖区委综合科负责人林开秀翻开课程表介绍,“尤其像器乐、美术、烘焙这类热门课程,更是上线10分钟不到就‘库存’清零。”

  “我们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企业集中,聚集了一大批外地来黔的青年人才。为了满足他们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我们开发了更多精品化、个性化课程,用有‘知’有味、丰富多彩的日子服务人才、留住人才!”林开秀告诉记者。

  如今,青年夜校不但“全市开花”,还向着县镇乡村延伸。

  在青年夜校“修习”的文艺专长,还有舞台尽情释放呢!

  “走起,到‘路边音乐会’去耍!”当金色的夕照笼罩文昌阁,古城墙下,吉他声伴着欢呼声直冲云霄。刚从贵安新区下班赶来的95后程序员王磊,迫不及待地融入欢乐的人群。

  去年,王磊被贵阳蒸蒸日上的大数据产业所吸引,辞去广州的工作来贵阳就职。这位乐迷最担心的是:“以后追起演唱会,可就不方便了。”

  没承想,一到贵阳,他便被无处不在的“路边音乐会”迷住了。

  “城市广场、商业街区、街边公园……都成了音乐现场!演出嘉宾不光有本地乐队,还有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歌手;不但有流行通俗,还有各民族的‘原生态’!像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也有很多机会上台表演。”王磊越说越兴奋,“不用抢票、不用预约,大家一起玩音乐,氛围要多‘燃’有多‘燃’!”

  这个零门票、零门槛、零商业的音乐IP,被网友们评为“必打卡”的城市地标之一,也成了贵阳招贤引才的一大文化亮点。

  “离开几年再回来,更感觉到贵阳把青年的物质与精神需求都放在心上!”2023年,结束“北漂”的贵州姑娘李洪真回乡创业。除了蓬勃的商机,吸引她的还有家乡的文化氛围。

  “青云市集、花溪十字街等青年友好街区活力满满,486个球场、健身路径嵌入‘15分钟生活圈’,1025个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变身‘运动社交场’……在这里,青年总能找到提升自我、舒展身心的好去处。”她的话里透着自豪。

  “截至目前,贵阳已连续3年每年新增人才11万人以上,2024年人才总量达到151.5万人,还入选了2024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双‘50强’榜单。”共青团贵阳市委书记付宇一说,“青春的贵阳正张开双臂,期待更多青年在这里筑梦、追梦、圆梦!”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4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