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论坛】
作者:徐 斌(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深刻阐明制定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作风建设政治责任,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以铁规矩锻造好作风,推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为民造福。”这彰显出我们党扎实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对于全党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形势任务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意义。
十年磨一剑,制度起宏图。中央八项规定已经从一场集中整治作风顽疾的专项行动,内化为常态化、长效化的观念准则;从一项规范要求,升华为崇尚清廉、务实为民的政治文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超越阶段性行为约束的范畴,真正成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正是在这种转化中,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彰显出持久的制度生命力和强大的实践影响力,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自我革命的战略举措、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鲜明标识。
制度的力量,在于其刚性约束,更在于能否转化为广泛的价值认同与持久的行动自觉。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背后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历史反复证明,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警示我们,政权的兴衰存亡与作风息息相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侵蚀执政根基的慢性毒瘤。一旦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再强大的政权也会在“温水煮青蛙”中走向衰败。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正是我们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对这一执政规律的主动应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刀”,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局”,开启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新篇章。10余年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实现了党风政风的根本性好转。这是作风之变,更是治党理念之变:从“治标”走向“标本兼治”,从“惩治极少数”拓展到“管住大多数”,体现了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作风风险的清醒认知和战略定力。
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还源于对民心所向的精准回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长期以来,公款吃喝、文山会海、特权腐败等作风问题,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割裂党群干群关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直面这些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问题,以“一顿饭”“一杯酒”“一张贺卡”等具体问题为切口,释放出“动真格、真严治”的强烈信号。它为党员干部列出清晰的行为底线,划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让群众可感可知党的作风建设的真变化,赢得了人民对党的信任。这正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之所以成为铁规矩的深厚民意基础:它不仅是自上而下的“命令”,更是党与人民同频共振的“承诺”。
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更源于对实践品格的坚定践行。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权威在于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同志在实际行动中率先垂范,带头轻车简从、改进调研、厉行节约,形成了强大的“头雁效应”,传递出“言出必行、诺出必践”的政治公信。在执纪上,坚持“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刚性原则,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对隐形变异问题精准识别、严惩不贷。无论是转入内部食堂的公款吃喝,还是披上电子外衣的形式主义,都予以打击和惩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持续通报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彻底打破了“法不责众”的幻想和“一阵风”的疑虑。更重要的是,党的“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的,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力量。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不仅重塑了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式,更优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培育了崇尚清廉的价值风尚,从“不敢”的震慑,走向“不能”的约束,最终迈向“不想”的自觉。如今,它不再仅仅是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更成为全体党员自觉践行的政治品格。面向未来,党的作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越是取得成就,越要居安思危;越是长期执政,越要防微杜渐。唯有以常抓不懈的韧劲和一严到底的决心,不断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才能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新征程上永葆生机活力、始终行稳致远。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5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