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乡村共富,离不开党支部”——山东青岛莱西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答卷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乡村共富,离不开党支部”——山东青岛莱西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答卷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5 0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朱天麒

  金秋时节,山东青岛莱西市日庄镇的2万亩秋月梨迎来了大丰收。在大、小沽河沿岸的沙地果园里,拳头大小的秋月梨像一盏盏黄灯笼挂满枝头。果香弥漫在田间,笑意荡漾在心头,从“瘪口袋”走进“富裕窝”,村民们唱响了幸福歌……

  “近年来,我们系统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工作,有效破解了城乡要素流动不畅、乡村资源禀赋挖掘不够、基层共治合力不足等难题。”莱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迟宗兴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不仅带动了产业资源高效配置,更将乡村治理与服务融入民生关切,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交出了生动答卷。

  发展融合:以“强村共富公司”带动区域抱团发展

  一大早,日庄镇院里新村果农张德才便来到镇上的秋月梨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始忙活。

  “夜间梨子水分蒸发少,大清早采摘最能保证口感脆爽!”今年夏天,张德才承包的68亩梨园丰收65万斤,其中一部分由镇里统一带到市面销售,卖不完的则会运往冷链储存保鲜设施。

  “以前大伙种梨各干各的,好果也卖不上价。现在镇里牵头成立了秋月梨种植协会,生产标准和品牌包装都统一了,‘日庄秋月梨’也成了地理标志产品,每斤卖到了8块钱。”张德才掂着刚从树上摘下的梨,笑言,“乡村致富,离不开党支部!”

  梨子不愁卖的底气,源自莱西市“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

  “村集体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就要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在这方面,原先党组织领办的专业合作社较为欠缺,需要一个更加成熟的平台来支持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强村共富公司便应运而生。”迟宗兴说。

  “强村共富公司由党组织主导成立,国有(集体)独资、全资、控股或实际控制,以推动强村富民、实现共同富裕为使命。”青岛马连庄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董锋礼介绍,与专业合作社相比,强村共富公司在吸引资金、统筹资源、对接市场、促进共富等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以秋月梨为例,青岛马连庄农业发展公司由莱西市国投中心与马连庄镇政府共同持股,在3个主产区建设了4个生产加工基地,秋月梨分拣、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进入高端生鲜超市,年产值近6亿元。

  截至目前,莱西市已成立市强村共富公司3家、镇强村共富公司11家、村强村共富公司83家。全市1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已全部超过50万元。

  治理融合:以“田间地头居民议事会”解决基层堵点

  每周三早上六点,店埠镇店埠新村的“田间地头居民议事会”准时开始。

  一早,村党委书记崔钦浩照例和乡亲们围坐一圈,边唠嗑边往本子上记。

  “胡萝卜行情不好,这可咋弄?”会上,胡萝卜销路问题很快就被整理成正式议题,在党员议事代表会议上进行讨论。

  这幅干部群众踊跃议事的情景,已经成为莱西市各村党组织的日常。莱西市自开展村庄建制调整后,861个行政村调整为111个,每个村的平均党员数也从27名增加到208名,议事组织难、决策效率低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如何提升村级议事效率?必须从制度上变思路。

  莱西市创新党员议事代表制度,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流程规范,以村庄党员总数20%至30%比例推选党员议事代表,每名议事代表包联60至80名农户,每周搜集意见建议,并及时将重大议题提交村党组织。对于党员议事代表会议议定的结果,村党组织以书面或网络形式及时公开,确保事事有回响、件件有着落。

  当然,村民自治也不能落下。莱西市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手段,建立镇务村务一体化公开模式,同时,探索道德积分制度,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河头店镇龙泉湖新村村民刚从农村搬进现代化小区时,身子“上了楼”,生活习惯依然停留在“泥洼头”,难以和现代化治理模式相适应。

  针对相关问题,村党委建立了道德积分制度,通过1点道德积分换1元商品的积分超市、道德评议90分以上可免费使用的社区大食堂等制度,一件件道德“加分项”让精神文明量化为物质激励,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基层治理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社会治理氛围日趋浓厚。

  服务融合:以“下放管理服务事项”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年近80岁的日庄镇日庄新村村民莫增松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等快递”。这封快递由网格员王培全全程代办,里面装满每日必备的自来水和药品。莫增松只需给“小王”打个电话,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

  为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莱西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下放镇(街道)164项管理服务事项,构建“镇党委—新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通过党组织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服务一线。

  在莱西市河头店镇小雨滴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董金辉正忙着处理群众的宣讲“点单”。“在过去,不少基层宣讲存在不接地气、‘供需错位’的问题。拿以前的土地流转宣讲来说,乡亲对着‘经营主体资格’等又生又硬的术语干瞪眼。”董金辉说,“现在党支部带领我们一起开展民生服务,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在河头店镇,社会组织成为民生服务的“生力军”。村党委与社会服务组织党支部开展联建,发挥志愿服务组织专业优势,让民生服务更接地气。截至目前,已累计孵化1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年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提供送餐到家、暑期托管等服务1600余次,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幸福共同体”。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5日 03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