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开学季:在奔跑跳跃中收获健康快乐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开学季:在奔跑跳跃中收获健康快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6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青春启航 奋斗有我】

  光明日报记者 王轩尧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大学新生背起行囊离开家乡,踏上人生“新舞台”。如何应对好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重挑战,迎来全面健康成长,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身心健康是学业进步、人生成长的基础。2025年,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通过推广体育锻炼、科技赋能健康管理、创新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等多项举措,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开学季,记者走进高校,感受活力满满的新生生活。

开学季:在奔跑跳跃中收获健康快乐

第2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三级联赛(全国总决赛)比赛现场,选手全力以赴。曹建雄摄/光明图片

  点燃热情 活力青春自有新主张

  为了推广体育锻炼、提高参与度,各地高校体育课正在不断推出“新花样”,充分调动大学生们的运动积极性,让大学生们“动起来”。

  走进青岛城市学院,室外田径场、篮球场宽敞开阔,健身馆设施完备,处处可见学生们投身体育活动的身影。“如今,我院学生的体育参与度高达97%,体测水平也在稳步提升。”青岛城市学院校长助理、体育教学部部长寇燎原介绍。

  学生们参与度这么高,有秘诀吗?寇燎原认为,这得益于青岛城市学院大力推广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制”,与传统体育课不同,这里的体育教学以俱乐部形式开展,涵盖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瑜伽、武术等众多项目,就像一个大型“体育超市”。

  “我们根据学生体育基础和兴趣爱好分层教学,每个俱乐部都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他们不仅专业知识技能扎实,还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寇燎原表示,学校推行“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旨在打破传统体育课程的局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兴趣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模式。

  “以前上体育课内容比较单调,很难提起兴趣。现在有这么多俱乐部可以选,我能随时找到喜欢的体育项目,动力十足。”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陈佳乐开心地说。这学期她选择了橄榄球俱乐部,每周都在期待俱乐部的课程和活动。

  “每个体育俱乐部的设立,都要经过严谨的调研论证。只要学生有想法,学校就会尽力保障。”青岛城市学院体育教学部副部长崔耀振说,这样的项目和课程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体育课的热情。

  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两块崭新的电子屏幕被安装在操场两侧,上面清晰地展示着当前的“运动风云榜”,实时记录着同学们的奔跑速度和里程。

  这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今年3月份开始启用的智慧阳光跑系统。该系统融合物联网感知与AI运动算法,配置了4组8个高清运动捕捉摄像头、两块智能交互大屏及专属管理平台。学生们无需佩戴任何设备,仅凭30米外的高清摄像头就可以人脸识别,开启智能运动模式,实时解析里程、速度等核心数据。除了实时的“运动风云榜”,学生们还可以实时查看学期榜、月榜和周榜。

  这座充满科技感的“未来操场”正在点燃学生们的运动热情。“我一周大概运动4到5次,每次跑步2到5公里,以前都用自己的手机记录。”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孙延欢说,“自从有了阳光跑系统,在大屏上就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跑步记录,同班同学或者朋友之间也会比拼竞争,整个校园充满了健康活力。”

  “我们鼓励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安排好早锻炼和课外锻炼。未来我们还将引入二期工程,加入一些夜视功能,方便喜欢夜跑的同学来锻炼。”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教师许佳介绍,智慧阳光跑系统开始运行1个月,总运动量已突破11.3万人次。

开学季:在奔跑跳跃中收获健康快乐

中国农业大学针对肥胖大学生(即体重指数BMI大于等于28),开设了以减脂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功能课。新华社发

  拥抱健康 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在日常

  除了体育锻炼,大学健康生活的理念还扩展到全方位健康习惯的养成,涵盖作息、心理、饮食等多个方面。

  四川农业大学的“21天焕新行动”就吸引了2000余名学子参与,形成打卡记录2.8万余条。

  每天早上7点,由该校学生会组建的“健走团”都会带队进行20分钟的校园健走。“不仅生物钟规律了,还找到了能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每天跟团健走的学生魏嘉彧说。

  在心理健康板块,四川农大还组织“捕捉春日碎片”等话题征集,征集到了绘画、手工、春日主题短视频等作品百余件;在“情绪能量站”,同学们可以定制运动处方和收发感恩漂流瓶。“心情好了,身体自然棒棒的!”魏嘉彧告诉记者。

  “一份手撕鸡胸肉、一份紫薯、一份西兰花,没负担又好吃!”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学四食堂的轻食窗口前排起了长队。据悉,该轻食窗口日均接待学生超300人次,体现了年轻一代对健康饮食的新需求。今年春天以来,“轻食风”正在各地高校食堂兴起。北京、四川、安徽等地的高校食堂纷纷“上新”轻食减脂餐,自由搭配,价格亲民,吸引了大量大学生。

  四川农业大学的“21天焕新行动”就包括沉浸式健康养成计划。在这场健康养成计划中,“七彩食光挑战”要求学生们在一餐中凑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需要在食堂自选窗口自由搭配全谷物、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等,保证每一餐的营养全面、健康均衡。活动举办以来,700余名参与者累计上传了1.2万份创意餐单,“彩虹餐盘”成为校园用餐新时尚。

  “看着逐渐丰富的饮食配色,我才意识到健康管理要体现在每一餐里。”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学生周祎向记者展示他相册中的打卡记录。

开学季:在奔跑跳跃中收获健康快乐

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大学生田径比赛,参赛选手进行4×400米接力决赛。张敏摄/光明图片

  守护心灵 心理健康服务多姿多彩

  全身心的健康自然包括心理健康。

  从技术赋能到方法创新,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了更多新尝试。

  宫斌吉是西安文理学院的一名学生。在学校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她通过心理咨询AI机器人做了一次心理测验。5分钟后,机器人根据测试结果,将宫斌吉评估为轻度焦虑,并给出了具体干预方案。

  这款机器人是西安文理学院今年引入的PEM-AI心理健康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可以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细致的筛查、评估与管理。根据AI测评结果,辅导员推荐她通过听音乐、看电影、冥想训练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情绪的确缓解了不少。”宫斌吉表示。

  “学校每年都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学生通过手机完成心理测验,AI自动出具学生测评结果与干预方案。相比传统方式,AI技术极大提升了测评与干预效率,做到了全员覆盖,节省了大量时间。”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段少华介绍。

  AI心理评估系统的筛查结果怎样使用?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心理系主任彭源表示,心理老师会依据AI测评结果与个别学生进行谈话,综合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异常情况,学校会及时进行专业疏导,确保学生获得及时且有效的心理支持。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领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北京大学开发了“三维一体”大数据系统赋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大数据共享、辅助和预警机制,实现心理建档全覆盖。中央财经大学推出了“AI+心理测评”的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新模式。“与传统问卷相比,AI评估在与专家评估的一致性、准确性、可信度方面优势更显著。”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丰怡表示。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6日 14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