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福建柘荣:“小板凳+”宣讲贴近民心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福建柘荣:“小板凳+”宣讲贴近民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6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冯家照 高建进 光明日报通讯员 马启晨

  几十张小板凳围成一圈,干部群众并肩而坐,从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到非遗传承,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到邻里调解——这样烟火气十足的宣讲场景,在福建柘荣早已蔚然成风。

  柘荣县靴岭尾村有着400多年的剪纸创作历史,剪纸非遗传承在这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长期以来,这门技艺仅被视为农闲消遣。“剪纸能当饭吃吗?”2018年,当村两委提出发展剪纸产业时,不少村民表示怀疑。

  转机来自一场“小板凳”宣讲。露天广场上,柘荣剪纸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孔春霞坐在村民中间,边剪边讲。从剪纸的历史脉络到花样寓意,从文化价值到形势政策,艺人们的宣讲动之以“理”,将“非遗”这两个字剪进了村民的心里。

  “以前觉得剪纸就是贴窗花,哪晓得能挣钱!”“八姐妹”剪纸工作室社长章小云笑着说。她和许多村民一样,从宣讲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可能。大家纷纷利用农闲时间学剪纸、搞创作。

  “村里搞剪纸工坊、研学体验,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如今,以剪纸文创为核心的文农旅产业已在靴岭尾村蓬勃兴起。一组数据见证了变化:2024年,全村文旅关联产值达6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98.9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万元,分别是2019年的13.5倍、2.01倍。

  在柘荣,农家小院、祠堂凉亭、桥头村口、田间地头,群众聚集的地方,就是宣讲的好场所;传统节庆、农忙间隙、茶余饭后,都是宣讲的最佳时机。

  自2013年组建以来,柘荣县以“小板凳”宣讲队为理论宣讲创新载体,构建完善“小板凳+N”草根宣讲大联盟机制,现已发展成为涵盖先进模范、专技能人、退休党员、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300余名宣讲员、9支乡镇宣讲队和8支直属理论宣讲小分队的宣讲队伍,年均开展宣讲活动近千场次。

  “基层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群众关心什么就讲什么。”柘荣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开锋介绍,宣讲内容突出“短平快”,着力体现典型性、教育性和故事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故事”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大道理”,做到一事一讲、一物一议、一技一传,让基层宣讲接地气、暖人心。

  为确保“小板凳+”宣讲机制持续有效运行,柘荣不断在实践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健全全县理论进基层联席会议制度,充实宣讲员信息库和动态管理机制,通过“群众点题、宣讲员解题”保持内容鲜活、贴近民心。

  因实效显著,柘荣已连续6年被列为省级理论进基层示范点。2024年3月,“小板凳+N”草根宣讲大联盟获评福建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6日 02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