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㉖】
光明日报记者 刘 习 陆 健
万工轿 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走进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伊人红妆”展厅,一顶近3米高、2米宽的朱红色花轿,以其无与伦比的精工之美,吸引观众驻足流连。这件万工轿造于清末民初,因制作需耗费一万多个工时而得名。
万工轿制作花费的人力物力之巨,显示着主人非凡的尊贵与排场。移步近观,但见:轿子通体金碧辉煌,轿阁顶部6个舞台错落有致,周身各部分丝丝入扣,纷繁有序;细细观察,“极繁”的工艺美学带来视觉冲击。在工艺上,万工轿也是“集大成者”。浙江省博物馆工艺部主任范珮玲介绍,轿体采用榫卯工艺搭建。轿身形象制作则集结了宁波传统工艺国家级非遗“三金一嵌”中的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再加上玻璃画工艺,让万工轿看上去金彩相间、愈发绚烂富丽。
轿身上装饰有群仙会聚、百兽纳福,24只凤凰、38条龙、54只仙鹤、74只喜鹊、92只狮子、124处石榴百子,以及圆雕、浮雕、透雕和玻璃画上的400余个人物……每个角落,都自成篇章,铺满对新人的祝福,凝结着江南匠心。“从独占鳌头、和合二仙、天官赐福等吉祥主题,到《浣纱记》《天水关》《铁弓缘》等名剧段落,轿身的各色形象均有出处。”范珮玲如数家珍。
婚轿多属彩结贳器店所有。万工轿诞生于民国初年,由上海滩的“聚成号”贳器店打造而成。范珮玲介绍,战争期间,店主将轿子拆解成400多个花片,分装在13个大箱中,运回宁波老家妥善安置。20世纪50年代,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浙东地区的大户人家行婚嫁之事时,往往以大红装饰的杠箱、轿子等组成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绵延数十里,万工轿就被置于队伍的最前端,成为整个仪仗的视觉焦点。“坐上万工轿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幸福的记忆。”范佩玲曾走访坐过万工轿的老人,她们已近耄耋,可提起婚礼和万工轿,“无一不露出娇羞的笑容,眼睛亮亮的,满脸幸福”:那是一个良辰吉日,送亲队伍绵延迤逦,精致的宫灯随行进队伍摇曳生姿,细密的盘金绣轿衣在阳光下闪耀着,水晶球流苏牵着玻璃风铃发出悦耳的撞击……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7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