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疆治理的历史实践与时代使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疆治理的历史实践与时代使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9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李国强,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

  编者按: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近日在乌鲁木齐共同主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专家学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新时代新疆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开展深入研讨。本版今日摘编刊发部分与会嘉宾发言,以飨读者。

  一部新疆史,是新疆各族儿女在团结奋斗中不断凝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是新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须臾不可分离的历史。分布在天山南北广袤大地上的950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充分诠释了古代新疆同祖国其他区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事实。尼雅遗址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883件文书资料……无数珍贵文物成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铁证。

  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轮台创设西域都护府,是新疆历史上的大事件。以此为开端,历代中央政权全面治理新疆的帷幕徐徐展开。魏晋时期沿袭汉制设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岭北行省等机构,明朝设哈密卫,清朝设伊犁将军,呈现出前后相继、事权明晰、运行有序、上下一体的政治气象,中央政府以军政合一制度对新疆实施全面统辖、有效治理从未间断。1884年建省,是新疆历史上的又一大事件,是实现新疆与全国一体化治理的重要标志。

  历史上的新疆治理,从来不是在单一要素上的展开,而是在维护统一、实现长治久安的同时,谋求经济发展、文化认同、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疆域的一统、军政管理的一体、屯田开发的热潮、经贸往来的带动、思想文化的浸润,正是基于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措施的大力实施和综合作用,使先后活跃于新疆的古代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频繁流动、杂居共处、交互融合,各民族的价值理念、生产技术、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在融通中相互借鉴,在融合中彼此尊重。例如,西汉时期,中原礼仪制度、汉文书籍在新疆广为传播。南北朝时期龟兹古国乐师苏祇婆将胡琵琶和“五旦七声”宫调带到中原,龟兹乐风靡内地。隋唐时期,中原文化在新疆开枝散叶,华音汉字成为通行语言文字,儒家文化思想得到更广泛传播。及至清代,桐华书院、虎峰书院、伊州书院等星罗棋布,新疆各地呈现出一派“弦歌相闻,俨然中土”的文化盛景。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团结洪流,奏响了锡伯族万里戍边、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雄壮凯歌,涌现出以额敏和卓、库尔察克为代表的爱国人物,谱写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恢宏史诗。

  两千多年的新疆治理实践,在国家治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积淀了宝贵历史经验。历史一再表明,新疆稳定安宁,则国家稳固昌盛,必须始终把新疆治理置于国家治理全局的重要位置。

  当代新疆治理是历史新疆治理的延续和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立足治国理政战略全局,提出“治国必治边”“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一系列重要论断、重大举措,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新疆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造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新时代的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安全稳定大局的成色越来越足,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提升。

  新时代新疆治理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新疆治理最精准的把脉、最庄严的宣告,为新时代新疆治理行稳致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9日 11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