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顾光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遵循,旨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推动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形成牢不可破的团结统一整体,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帮助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疆2600多万各族群众,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一、把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构筑坚不可摧的思想长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根基与灵魂所在。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大一统”的历史沃土,淬炼于近代以来共御外侮、争取解放的烽火岁月,升华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创伟业的壮阔征程。这一意识集中体现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思想力量。历史证明,没有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没有坚如磐石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就没有国家发展的自信根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便无从谈起。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唯有不断巩固这一思想长城,才能有效应对民族工作领域和民族地区可能发生的各种风浪。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使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自觉追求和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更加牢固,长治久安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前提保障和底线要求。当前,我国民族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改革发展进程中影响民族团结的深层次、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境内外敌对势力打着民族、宗教旗号进行的渗透、分裂、破坏活动从未停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最高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主义和极端思想,坚决依法打击分裂破坏活动,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各类风险隐患。大力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构筑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铜墙铁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营造了安定有序、长治久安的良好环境。
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走深走实,织密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键路径和活力源泉。近年来,新疆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加强疆内外各族群众跨区域交往交流交融,在领略祖国壮美河山、感受中华灿烂文明中增进了解、加深情谊。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积极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增进感情、加深认同。深化兵地融合、区域协作,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创活动,搭建各族群众情感沟通、心灵契合的桥梁。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领域持续发力,消除阻碍交往交流交融的制度壁垒和现实障碍,以高质量服务增强各族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真正留住人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维度。宗教问题始终同民族问题紧密相连,新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文化浸润宗教。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同时,新疆着力培养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稳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深入做好解经工作,引导信教群众树立正信正行,把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确保宗教领域和睦和顺,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营造了和谐环境。
五、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现代化,共享繁荣发展的时代荣光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最终要落脚到让各族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这要求我们必须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要求深度融入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各方面、全过程。
首先,新疆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现代化的核心在于构建各民族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发展共同体。新疆坚定不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将发展的立足点始终放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上,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让各族群众在参与建设、推动发展中提升技能、增加收入、实现价值,真切感受到现代化建设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其次,新疆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新疆加大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供给力度,着力破解民生难题,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办好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扎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为各族青少年成长成才、融入现代社会、共享发展机遇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新疆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合力。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也不是单一模式的发展。新疆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国家整体现代化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依托,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在政策共惠、发展共促、成果共享的实践中,共同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篇章,共享属于全体中华民族的盛世荣光。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照亮前程。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时代赋予新疆的光荣使命,是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的关键。只有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要指示,团结带领全疆各族群众,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航程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才能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才能牢牢掌握历史主动,才能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帮助下凝聚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磅礴伟力。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1日 02版)